1941年,抗日戰爭在經歷了百團大戰的輝煌之后,突然進入了至暗時刻。
英國迫于日本壓力,宣布關閉滇緬公路,日軍同時封鎖閩浙沿海交通。至此,除中蘇運路外,中國全部陸路外援斷絕。
1941年5月底,中條山戰役結束,國民黨軍應對不力,在日軍精心策劃的攻勢下大敗,基本喪失苦心經營的中條山根據地。
而隨著岡村寧次的上任,敵后斗爭也變得艱難起來,日軍華北方面軍開始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北岳、平西區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日軍把這次“掃蕩”稱之為“百萬大戰”,以示對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的報復。掃蕩過程中,日軍實施極其殘暴的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抗日根據地紛紛陷入了地盤縮水、基層政權被破壞、有生力量損失的困境。
同一年,國內連續遭遇水災、旱災、大風、冰雹、霜凍、蝗蟲等多種自然災害,國統區15省減收了20%;主要產米區四川減收了50%,整個中國陷入了饑荒之中。
而國民政府不僅停發了八路軍的軍餉,還沿途設卡,嚴禁各類物資運入邊區,想把陜甘寧邊區困死。
一瞬間,抗日的中流砥柱,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
怎么辦?是就此放棄躺平擺爛?還是拼死一搏魚死網破?
歷史在這一刻,做了另一種選擇。
1941年春天,在延安以南45公里,一片荒涼的南泥灣,進駐了一支八路軍的部隊——王震的第120師359旅,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這片爛泥灘里,開辟一個“好江南”。
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就此開始。
三年時間里,359旅開荒種地超過10萬畝,養豬4200多口、牛820頭、羊7800多只,還創辦了酒油廠、紡織廠、鞋廠、肥皂廠,建起了自己的鹽井、煤井、磨坊、騾馬店等,實現了肉油菜100%自給和糧食200%自給。
就是靠著大生產運動,陜甘寧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熬過了抗日戰爭最黑暗的時期,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最后終于看到了抗戰勝利的黎明。
歷史就好像是一條莫比烏斯環,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在不斷往前走,但走著走著,卻發現不知道什么時候又繞回到相似的場景?;仡?0年前的這段“熬”的歲月,也許對當下的我們,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壹 復蘇在望
自從國家防控政策調整后,大家普遍感受是身邊“小羊人”越來越多,而期待的報復性旅游、報復性消費似乎并不明顯。
有些人以此為依據,對2023年的經濟持悲觀態度,認為就算放開,經濟也不會好,因為老百姓沒錢了,沒錢消費,經濟怎么可能發展?甚至還有一些黑嘴也在各個平臺在不停地唱衰中國經濟,打擊國人信心。
這話對不對呢?有一定迷惑性,但不客觀。
2022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有一個提法,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一些人把它理解為一個套話,但事實上這才是對中國經濟形勢最準確的判斷。
經濟學理論認為,決定經濟增長的幾個關鍵因素包括物質技術基礎、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等等。
仔細盤點一下我們會發現,中國在這幾個因素方面的優勢和資源,并沒有因為三年疫情而有所減弱。
比如物質技術基礎方面,2021年,中國經濟規模達到114.4萬億元,2022年預計達到120萬億,繼續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主體超過1億,世界500強上榜企業數量已與美國相當,其中不乏華為這樣讓美國都有所畏懼的企業。而華為已經在2022年營收不僅實現止跌,還略有增長,基本上走出了寒冬。
比如從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方面,中國人口超過14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中等收入群體近4億,是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這樣龐大的人口規模特別是中等收入群體,也必然會帶來旺盛的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同時,中國城鎮化仍在進行,而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也已由“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這都意味著內需方面的巨大潛力。
再比如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人口紅利”是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中國有近9億勞動人口,勞動力資源絕對量龐大。
同時,我國一年大學畢業生有1000多萬人,有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9100萬科技工作者。這些豐富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顯著地提高了中國的知識創造能力。
經濟發展有其自身邏輯和周期,有波峰就會有波谷,當下壓力巨大,但禍福相依,危中有機。而這些客觀條件和顯著優勢,就是中國經濟迎來復蘇的起點和基礎。
事實上,當很多人還在靠“報復性消費”“報復性旅游”來觀察經濟的時候,復蘇的跡象早已在其他方面有所體現了。
比如股票市場,滬市綜指已經從2880點的低谷回到了3157點左右,實現了近300點漲幅。
在匯率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也脫離了頹勢,基本回到前一段時間高點,回到7以下。
還有居民側存貸比,十多年來首次下降,從2021年的69.4%,降到了10月底的64.7%,回到了2018年水平。再疊加看2022年的存款數據,梳理央行披露金融統計數據可以發現,2022年前三季度住戶存款新增13.21萬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多增4.72萬億元,也就是說,接近每個中國人新增存款1萬元。
看來老百姓只是“沒花錢”,并不是“沒錢花”。這就是給2023年留下的重大利好,只要把這筆錢釋放出來,就能帶來2023年的強勁復蘇。
所以真正聰明的人,早就已經開始布局2023年了,而整天抱怨經濟形勢不好的人,在2023年可不再有疫情防控的借口可以找了!
當然,中國經濟2023年的復蘇是必然的,但是想讓它像彈簧一樣強勁反彈,還存在很大困難,因為世界經濟仍處在衰退邊緣。
美國主要經濟體2022年11月制造業PMI數據全線大跌,跌破榮枯線?,F在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3.7%,1年期國債收益率是4.52%,長短收益率倒掛創了新高。從歷史來看,這種倒掛是經濟衰退的預兆。在美國高債務、高利率、高通脹、低增長形勢下,美國已經進入了經濟衰退的下行通道。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7%,且有25%的概率增速會低于2%。經合組織(OECD)的預測更加悲觀,認為明年全球經濟增速可能只有2.2%。世界貿易組織也報告,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或將只增長1%,遠低于此前預測的3.4%,這將加劇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
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增長前景黯淡,意味著明年海外需求總量將出現下降,疊加歐美通脹仍處高位、美聯儲持續加息,以及全球范圍內產業鏈、供應鏈加速調整等不利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外貿可能會大幅萎縮。
中國的經濟繁榮,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貿,如果外貿不景氣,中國經濟就算復蘇,也只是緩慢復蘇,達不到U形彎的程度。這就像你開車,如果車外零下50度,那么就算你再開暖風,也只能勉強不冷,達不到暖和的地步。
所以2023年的形勢,就像新年賀詞中說的那樣,大家都在堅忍不拔努力,曙光就在前頭。大家再加把勁,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勝利。
貳 四招熬出騰挪空間
在曙光就在眼前的時候,仍要熬一段相對艱苦的歲月,才能笑到最后。
但到底怎么個熬法,很有講究。
只是簡單地努力堅持,這并不算熬。因為那只是在躺平打發時間,產生不了什么價值。
但是,如果在堅持之外再謀求突破,這才真正具有了“熬”的意義,就像熬湯一樣,重點不在于熬,而是熬的過程中萃取的精華。
當年的八路軍在熬之余,搞大生產運動,壯大了自身,為勝利熬出了物質基礎。
而在今天,中國在保持著規模最大的貿易順差、較低的通脹、高達3.0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的優勢下,仍然使出了四大絕招,做好最周到的考量、做好最萬全的準備,抓住時機,蔚然起勢,相比一眾忙著保命的國家,完全是一股清流。
第一招就是刺激消費。
經濟問題好像很復雜,其實簡單來說就三條,外貿、投資和消費,而歸根結底還是消費。有消費才有投資,有消費才有生產,所以消費,才是經濟發展的終極引擎。
2021年,新興國家的 GDP 增長中,消費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 65.4%。而在全球經濟復蘇態勢不穩甚至部分經濟體可能陷入新一輪衰退的背景下,國內消費復蘇將是2023年中國經濟的最大希望。
就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那樣,“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強調消費復蘇對于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的重要作用。”
那么怎么刺激消費呢?簡單來說就是恢復消費場景。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優化,經濟社會運行將會重回正常狀態,以往被封控的商場、店鋪重新開業,以往受限的旅游景點也重新開放,線下接觸型、聚集性消費逐漸修復。12月26日,北京多家餐企發布上周末的堂食“戰績”,其中,平時在家里吃不到的海底撈、湊湊火鍋、巴奴等餐企的部分門店“一桌難求”,部分餐企門店迎來全年單日最高銷售額和翻臺率。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也抓住機會開展了突圍,比如白象11月25日至12月4日就在長沙開設了全國首家“白象泡面工廠”體驗站,通過高度還原的生產線及產品制作流程,讓消費者有滋有味沉浸式了解一塊方便面的誕生,實打實地拉近了消費者對白象產品與品質的感受。體驗站“營業期間”成了一眾“愛玩兒”的長沙市民逛街打卡的新去處,天天人流爆滿。
為加快消費市場回暖,多地還陸續推出各種促消費活動,12月以來,已有超過40個城市宣布發放消費券,覆蓋汽車、餐飲、運動等多個領域。根據過往地方政府發行消費券對消費拉動的經驗數據,一般乘數在3-4倍左右,即100元的消費券,可以帶來300-400元的消費額。
當然,內需的釋放需要時間,所以在眼前,還需要把外需繼續鞏固,因此中國使出了第二招:搶訂單。
佛山經貿代表團在歐洲三國攬下超5億元意向訂單,蘇州組織超200人經貿團到德法和知名企業“面對面”磋商,浙江更是政府牽頭“走出去”,萬企出海洽談。這些疫情期間保持韌性的城市,熬過后即刻動身,搶回失速的時間。
外需的確在減弱,但越是這樣,越需要主動出擊,把失去的訂單搶回來,而當下正需要這樣只爭朝夕的精神。
目前,除了外貿大省組織外貿企業組團赴歐洲、日本等地“搶訂單”后,中國不少地方、行業協會也都行動起來,為企業出境參展、開展商務洽談提供便利。一些動作快的企業已嘗到甜頭,很多義烏老板早早加大馬力生產梅西和阿根廷隊的周邊產品,梅西的奪冠加冕也給遠在萬里之外的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這次“搶訂單”無疑改變了過去“等訂單上門”的被動局面,是中國外貿積極適應國外需求減弱做出的戰略調整,畢竟“千封郵件,就是不如一次見面”。而對于大部分外貿企業來說,“搶訂單”的最佳“姿勢”,仍然是與合作商面對面接觸、坐下來商談。同時,年底搶訂單也恰逢其時,每年最后兩個月臨近年末,又逢“黑五”、圣誕等國外購物季,被業內認為是外貿“黃金期”。
這次中國的集體沖刺搶抓訂單,帶回的不僅是訂單,還是2023年的經營布局??梢哉f,這兩個月,將為來年一年的發展“定調”。
熱情奔赴全球各地的經貿團,也在向外界傳遞出中國經濟鮮活的生機與復蘇的韌性。
第三招,支持互聯網企業。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我們對比一下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就會發現,這次會議并沒有提及反壟斷和資本無序擴張的內容。這說明,互聯網企業在經過監管規范后,已經告別寒冬,仍然被國家認可和扶持。
注意三個用詞,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這顯然是對互聯網企業的一個方向性指引,比如引領發展,就是互聯網企業不要總盯著買菜、團購,而是要投資新能源、半導體等高端制造業,幫助國家解決發展方面的問題。
創造就業就比較容易理解了,畢竟互聯網公司動輒影響數億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數千萬勞動力和小微商戶,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的崗位,為了穩定就業,扶持平臺經濟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國家也提出國際競爭,顯然是支持互聯網企業出海,互聯網企業不要總盯著國內市場,國內市場已經飽和了,應該像美國互聯網企業那樣到全世界去攻城略地,比如菜鳥物流、阿里云和騰訊出海、拼多多進軍美國等等。
這說明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政策風險已經基本告一段落。與此同時,中美就審計問題達成一致,美國也暫停了對中概股的打壓,互聯網企業在2023年即將迎來復蘇成為大概率的事情,“大廠裁員”不會再總成為新聞頭條了。
第四招就是呵護民營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扶持民營經濟。
扶持民營經濟的話其實每年都在說,但把扶持民營經濟上升到“對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的高度,還是第一次。
我們都知道,前一段時間,媒體一直在熱炒“中信收購騰訊”、“聯通收購騰訊”、“重啟供銷社”、“重啟大食堂”,引發公眾特別是民營企業擔憂,其實大家擔憂的并不是這些新聞,而是這些新聞背后的含義:中國是不是要倒退回計劃經濟年代?民營經濟是不是會被國有經濟吞并?
而這次表態,顯然就是對這種謠傳的回應,明確提出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要知道,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就業、90%以上的市場主體數量,只要民營經濟在國家呵護之下茁壯成長,就能穩住經濟大盤。
當前世界經濟處于擺爛狀態,中國只要熬過去不倒下,就能看到最后的勝利,更何況中國不僅在熬,更在有所作為,那么相信這一輪衰退周期過后,中國一定能夠站上世界之巔。
叁 普通人該如何“熬”?
中國經濟,正置身于一個宏大敘事的時間窗口,就像一條時代洪流,帶領每一個洪流中的魚兒向前奔涌。
而對每一個魚兒來說,只有躬身入局,融入到宏大敘事的洪流之中,才能踏上浪尖,抵達彼岸。
魚兒如此,我們普通人同樣也是如此。
糟心的2022已成為過往,中國經濟即將迎來復蘇,但徹底復蘇需要時間。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終將恢復應有的秩序,但這種恢復同樣需要時間。
這段時間我們更需要熬住,我們越向往3年前的美好時光,就越不要倒在黎明之前。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一輩子遭遇一戰和二戰,在臨終前寫道:只有經歷了光明和黑暗、和平與戰爭、興盛和衰敗的人,才算是真正生活過。
而經歷了三年疫情的我們,也到了重新和熟悉的世界重逢的時候。事業不暢、戀情不順、生意不好、學業不佳,不再有疫情做借口。家國一體,時代洪流下,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也應該主動結束這段灰暗的日子,熬過這最后一程,站上前往下一趟旅途的起點。
近日一支短視頻《熬過,更懂成長》也因為聚焦類似的話題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該片把鏡頭對準幾位青年略有迷茫但堅持不服輸的蟄伏期,也記錄了他們最終走到聚光燈下的閃耀一刻,看見了更遼闊的人生。
點擊畫面,查看詳情ReachMax
廣告剩余: 20秒
其中,有在殘酷現實面前,擁有無盡勇氣追求熱愛的歌劇演員;有堅定探索新的可能,把日子過出不一樣精彩的自媒體博主;有在選定的道路上深耕自己,找到內心平靜的醫學博士后;也有面對挫敗,不斷發力重新出發的青年導演。
盡管各自的人生軌跡并無交集,人生境遇也千姿百態,但是,片中四人都曾經歷過困頓,都在“熬”里體會著人生百味,在“熬”里把生活變得有滋有味,在“熬”里蛻變成了真正的自己。這也恰恰回應了我們普通人該怎么熬。
而作為短片的出品方白象,也同樣是“熬”了20多年,才有了近兩年的不斷“出圈”。1996年以前,白象是河南省糧食廳下屬一家虧損1000多萬元、瀕臨破產邊緣的企業。彼時,現任白象集團董事長臨危上陣,接手白象。1997年,白象推出了更大凈重的100克方便面,有效解決消費者痛點,一舉扭虧為盈。
但是,白象很快又遭遇了外資同行的慘烈競爭。對此,白象并沒有選擇妥協,反而在蟄伏的那段“熬”的歲月里,積極研究新配方、新湯料,在熬出了無數鍋大骨湯之后,研發出了后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白象大骨面”,成為中國“骨湯方便面”品類的開創者,也晉升為中國方便面行業的“四大天王”之一??梢哉f,熬,也是白象走到今天的重要密碼。
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企業,熬其實是一種修煉和升級,也只有熬過去,才會迎來精彩的未來。
就像80年前的南泥灣那些放下槍桿子拿起鋤桿子的漢子們一樣,以日拱一卒的精神,一點一點奮進,創造無限可能。
以史為鏡,能知興替。在世界處于百年變局的今天,每個人的人生都沒得選擇,每一個國家也沒得選擇。要活出個人樣,只有在“熬”的過程中,不要停下腳步。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走過的每一步,都是一種向前、是一種韌性、一種對初心的執著。
也許,多年后,我們再回顧這段日子,會感謝在熬中做出不懈努力、想方設法刺激經濟、增加就業和人民收入的國家,會自豪在熬中不放棄、不后退的自己。
加油!每一個向往未來的人!熬住!我們終將與熟悉的世界重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