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分類包括哪些?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債券有三類,分別是國債、地方債以及企業債,它們三者主要區別是發行對象不同。
1、國債是最安全的,國家信用無風險,不用擔心中央政府不還錢。
2、地方債,雖然信用有隱患,但總歸是政府,風險可控。
3、企業債,由于企業有倒閉的風險,因此企業債的利率在國債利率(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要加一點風險溢價。簡單理解,就是企業債券的利率更大一些。
股票和債券有什么區別?
債券和股票區別在于,交易風險收益是股票的風險要遠大于債券,股票的市場價格波動極大,而且規則較為模糊,具有非常高的風險性,起伏不定,但高風險往往帶來的是高收益,股票的收益一般也遠大于債券。
債券的收益主要來源于哪里?
1、利息收益。
債券的利息收益是債券持有人最主要的收益來源。債券在發布時,就會公布其票面利率和付息方式,持有人持有債券到期后,發行主體會償還其本金和利息。除了保值貼補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其他普通債券在債券的存續期內,利息都是固定的,持有人每持有一天就會計算一天的利息,就算是節假日,債券也是計息的。
債券利息收入的大小,又取決于以下三個方面:
①票面利率。一般來說,債券的票面利率越高,投資者獲得的收益就越高;反之則越低。影響債券票面利率的因素很復雜,主要有銀行利率、發行者的資信狀況、償還期限和利息計算方法以及當時資金市場上資金供求情況等等。
②付息方式。債券的付息方式多樣,有到期一次支付,或1年、半年或者3個月支付一次等方式。一般來說,到期一次付息的債券,其利息通常是按單利計算的;而年內分期付息的債券,其利息是按復利計算的。所以,在債券的存續期間,債券的利息支付頻率越高,債券的復利收益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③債券的持有期限。一般來說,債券的持有期限越長,給出的利率就越高,投資者在債券到期后獲得的收益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2、價差收益。
價差收益,是指債券投資者買賣債券形成的價差收入或價差虧損,或在二級市場買入債券后一直持有到期,兌付實現的損益。投資者購買債券后,并不一定要持有債券到期,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債券的交易,債券的價格會隨著市場波動。
當投資者低價買進債券,再高價賣出時,就可以獲得價差收益。比如說,投資者98元買入一張債券,102元賣出該債券,就可以獲得4元的價差收益,也稱為資本利得。如果投資者買入債券后,債券價格下跌,投資者虧損了,就是資本損失。
導致債券價格波動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市場利率波動、宏觀經濟政策變化、市場利好利空消息等等。
3、杠桿收益。
債券的杠桿收益,就是指投資者將債券質押出去,獲得資金,再投資于新的債券,從而賺取投資的債券的利息和質押成本之間的利差。
舉個例子,投資者購買了1000元年收益率為3%的1年期債券,到期后,投資者可獲得利息1000*3%=30元。若投資者將該1000元的債券質押給他人,換取500元資金,借款利息為2%。投資者用這500元再度購入利率為3%的債券,到期后,投資者可獲得債券利息為500*3%=15元,投資者需要還給債權人的利息為500*2%=10元,投資者獲得的杠桿收益就是15-10=5元。投資者通過杠桿操作,將收益由30,提升至了35元。
但是,杠桿操作是風險很大的一種投資操作方式,稍有不慎,投資者就會虧損。因此,不建議一般的投資者進行杠桿操縱。如果投資者要做杠桿操作,在投資時就要注意把握好杠桿倍數,不要做超過自身承受能力的杠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