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交通大學學生陳玉鈺保研造假曝光,包括陳玉鈺父親陳帆在內的多名相關責任人受處分。記者在西南交通大學官網上搜索陳玉鈺母親和紅杰的相關資料顯示,有一篇發表于2018年,被SCI收錄的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陳玉鈺,和紅杰是第三作者,其父親陳帆是第五作者。
這種用自己科研成果,或掌握科研資源的便利為孩子升學加分,并非個例,一位985高校的博士說,他曾撞見過不少孩子在父母實驗室里擺pose錄視頻的場景,從選題、發明到寫論文,課題選得比研究生論文還難。“我感到深深的恐懼,我們這種985碩博士,辛辛苦苦給領導孩子寫課外實踐報告,而他們的子女,輕輕松松拿著報告參加各種評獎,不知道在哪個環節就把我們普通家庭的孩子‘干掉’了。”
有些學校還流行一股“畫展熱”:但凡老師的子女,或是家里有門路的孩子,都想盡辦法在學校辦個人畫展。只要辦上畫展,就會被視為有繪畫特長,在升學考評中“占便宜”。一位家長坦言,“藝術圈的搞藝考,學術圈的拼競賽,各有各的門道,并且越高端越隱蔽,復核困難,但總之都是普通家庭很難參與的高端游戲。”
從媒體的調查不難發現,陳玉鈺保研造假,或許只是冰山一角。為了給自家孩子鍍金加分,某些有錢有權家庭的作弊手段,超乎我們的想象。這就使得本來就屢受詬病的升學公平,進一步變味。因而,要捍衛教育公平,暢通寒門子弟向上流動的通道,必須向藝術圈、學術圈的拼爹游戲說不,用鐵腕監管的打破灰色利益鏈,對各種升學加分進行更嚴格規范。
其實,類似“升學隱形加分”看似隱蔽,但真要查的話,其實一點都不難。以陳玉鈺保研造假為例,一篇論文,陳玉鈺一家三口同時署名,顯然極不正常,更不用說,陳玉鈺進入大學后學習成績中等偏下,甚至有好幾科考掛了。如果當初在保研的審核中,能夠注意到這些疑點,嚴格把關,陳玉鈺保研造假根本不可能過關。
一些學生的所謂“獲獎作品”,動輒水平達到碩士乃至博士水平,熟練使用各種高端儀器,同樣是不正常的。這些“獲獎作品”真的是學生自己完成的嗎?獲獎學生與相關學術機構負責人有沒有親屬關系?使用各種高端儀器是否經過正常的審批?如果在進行相關評獎和升學加分審核時,對于這些問題一一打破沙鍋問到底,那些由他人代工的獲獎作品又怎能輕易蒙混過關?
所以,種種鍍金加分亂象,表面上看是一些家庭子女近水樓臺先得月,但實際上,暴露的是相關審核監管機制的形同虛設。對于這樣的問題,應當引起足夠的警惕,推動學術圈、教育圈的共同治理。須知,這種鍍金加分,在學術領域,屬于學術腐敗,在教育領域,屬于舞弊造假,都已經觸及公平的底線,絕不該有絲毫容忍。
也要看到的是,相關升學加分制度改革的不徹底,同樣是鍍金加分亂象滋生的原因所在。誠然,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逐步取消自主招生,實施強基計劃,努力打破灰色空間。顯性加分雖然大多已取消,但各種隱形加分仍不同程度存在。比如,不少語言類高中掌握著高校小語種專業推薦保送的機會,畫畫、唱歌等技能都被類比為競賽獲獎,在考評保送資格時加分。
類似加分,最可能受惠的是那些有錢有權家庭,所以,對于這些加分制度,理當通過進一步的教育改革,對不合理加分項目展開清理和瘦身,對于需要保留的合理加分項目,應當推動審核評定的陽光公開。透明公開是消融特權最有效手段,加分的陽光操作,才能最大限度杜絕隱性權力為學生升學提供便利,確保過程的公平。
教育本是一個社會實現階層流動的最好手段,然而,類似鍍金加分等潛規則的橫行,使得有時候教育反而日益成為拉大階層差距的手段。這對我們是一個警醒,整頓鍍金加分,遏制權力尋租,保障起點公平,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遠。(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