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日前,辦案民警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范圍內的涼茶鋪隨機取樣40份,送相關部門進行檢測,結果顯示:送檢40份樣品中,有15份樣品不同程度含有西藥“對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馬來酸氯苯那敏”“甲硝唑”等成分,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法規定。
不法商人為了利用消費者應對疫情,以喝涼茶提高預防效果的需求,在涼茶中添加“對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等成分,用以提升涼茶的實際功效,此種違禁行為既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又對消費者身體健康帶來極大危害,理應受到法律的嚴厲處罰。
是藥三分毒。“氯苯那敏”主要具有抗過敏的作用,“布洛芬”為解熱鎮痛類,非甾體抗炎藥,“甲硝唑”主要用于治療或預防厭氧菌引起的系統或局部感染……很多臨床病例顯示,長期使用這些藥物,可能導致胃潰瘍、消化不良等情況,甚至造成腎損傷、心臟病發作和卒中。
涼茶作為一種含中草藥成分的飲料,國家將其列為食品來管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經過了科學評估和驗證,本身并不存在問題。比如有的涼茶降火清熱、預防感冒,但這些都是通過中草藥的藥效來實現,不會受飲用次數和數量的影響。但若是非法添加西藥藥物成分,飲品本身的質量與功效就發生了變化。
食品安全既是底線,也是不可越過的紅線。對于“食品經營生產者在食品中添加藥品”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八十六條規定,由有關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沒收違法所得、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和用于違法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料等物品;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二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秶鴦赵宏P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則規定,構成非法經營罪或者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隨機取樣的40份樣品中,含有西藥成分的有15樣品,占總數的37.5%,所涉商家數也高達11家。此項數據足以說明,在涼茶中添加西藥的做法,已形成一定規模,并有相當數量的非法所得。
公安部門采取查封扣押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行政監管部門介入,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作出行政處罰。該罰款的罰款,該吊證的吊證。如果已構成了犯罪行為,也應當進行司法移送。
不法行為被及時查處固然令人鼓舞,但在法律利劍高懸且處罰日益嚴厲的情況下,在食品中加藥物,除了不法商人趨利因素的使然,還與涼茶行業標準缺失導致的監管漏洞,有著直接關系。
涼茶屬于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其因無劑量限制,也無專業標準,生產成分存在極大的隨意性,再加上一些食品原料既是藥品又屬于食品,屬于藥食同源。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打擊非法添加西藥行為的同時,對于涼茶生產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進行嚴格把關,使涼茶生產由散到集、由粗到精地徹底轉變。如此,才可杜絕類似問題產生,提高食品安全監管質效。(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