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兒童分級閱讀的話題再次引起輿論熱議。據媒體報道,之前暢銷的童書《裝在口袋里的爸爸》中竟有關于自殺的內容,甚至還有類似“我決定結束自己的一生”“我并沒有摔到地上,卻墜入一個絢麗無比的隧道里”這樣“美化自殺行為”的內容,令廣大家長憂心忡忡。
幾乎每次出現童書內容導向錯誤的時候,這個話題都會浮出水面,在輿論場上激起波瀾。家長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兒童三觀未成,還處于喜歡模仿的年齡段,一個人早年的閱讀經歷也對其終身成長影響巨大。然而,鑒于有些童書總存在不健康的內容,對童書內容嚴格把關,建立并落實兒童分級閱讀制度,為孩子的閱讀建起安全屏障,就成為很多家長共同的呼吁。
客觀而言,兒童分級閱讀制度,想法很好,但在具體落實中困難不小,很容易會矯枉過正,過猶不及。比如,如何量化童書分級的具體標準?很多童書都有不少現實題材的內容,有的是用童真的思維去看待成人世界的問題。這其實有必要的,因為兒童不是活在真空里的,必然要與家庭和社會產生關聯,也難免要面對一些現實中的矛盾。童書如何處理這些矛盾?是一筆帶過還是完全隱藏?這些問題,恐怕很難有一個固定答案。就像何為好的教育方式一樣,開放式問題,就需要結合具體情況來因材施教。
如今,家長對教育都很上心,也很注重對孩子身心健康的保護。其中,有的家長對孩子有強烈的保護心態,不愿意讓孩子接觸任何社會負面的信息。這可以理解,但若真的給孩子一個完全“無菌”的溫室環境,恐怕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一個人終究會慢慢進入社會,總要去面對那些負面的東西,作為家長,既要成為孩子的成長之路保駕護航,也不能對孩子保護過度。
在童書閱讀的問題上也是一樣,最合適的處理方法,還是要堅持兩個原則:一個是劃定紅線,那些直接呈現色情、暴力等負面信息的內容,一律封殺,決不能讓污言穢語影響孩子的成長;另一個原則,則是要適度接受,在可控的范圍內讓孩子適度接受一些三觀正確的現實題材內容。
說到底,兒童閱讀是否要分級,或者如何分級,還是要本著現實可操作性的原則來看。只要這個應對措施有助于孩子的全面成長,那么它就是合理有效的。家長也要講究實際,尊重人性,依據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來量身定做閱讀的內容。(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