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9日)晚上,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一則消息傳播開來,引發公眾廣泛關注。這則消息稱,根據哈薩克斯坦媒體報道,6月中旬以來,哈薩克斯坦3個州市肺炎發病率較同期顯著升高,已有近500人感染、30余人病危。“今年上半年,哈肺炎共導致1772人死亡,僅6月就有628人死亡,其中也包括中國公民。該病致死率遠高于新冠肺炎。”消息還稱,哈薩克斯坦衛生部等機構正對該肺炎病毒進行對比研究,尚未予以明確定性。
這個消息,讓許多人驚恐不安: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還沒被遏止,難道又來了新的病毒不成?有人不禁慨嘆“這屆人民太難了”。不過,今天即有消息稱,哈薩克斯坦媒體援引哈國免疫學專家拉法伊爾·羅杰森的觀點指出,哈薩克斯坦正在流行一種原因尚不明確的肺炎疫情,“原因雖然還無法100%確認,但99.999%仍是一種冠狀病毒”,雖然該類型肺炎患者的體內并未檢測出COVID—19病毒,但對感染此類病毒的患者,采用的是與新冠肺炎重癥患者相同的治療方法。
包括SARS和新冠病毒在內的種種冠狀病毒為害程度讓人吃驚,但也不必因此而被嚇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半年多來,各國對冠狀病毒的研究愈加深入,相關藥物研制、對癥治療方法日臻完善,疫苗開發快馬加鞭……病毒變異也好,又出現SARS和新冠病毒以外的冠狀病毒也罷,都不會動搖人類找到預防和治療冠狀病毒引發的各種疾病的決心。以現代科學發達程度,完成這一工作是極具希望的。實際上,在相關藥物篩選和疫苗對癥研究方面,作為當今科技成果標志之一的“超(級計)算”,已經將原來需要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時間,縮短了以周為單位的時段。
膽小的孩子也得長大。對于普通人而言,在坐等疫苗壯膽的同時,還得把日子過下去,還是要循著過日子的常識過日子。類似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生活規矩,不應該只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措施,而應該是生活文明的一個顯著標志。根據公開信息,從北京市新冠肺炎病例二次增加的流行病學調查看,這些新增病例的人口構成、生活狀態以及行為習慣等情況,都可作為病毒擴散傳播與生活方式關聯的一個重要方面加以研究。
這也就是說,“這屆病毒”是有點邪乎,但是,在當代生化及其他科技面前,“這屆病毒”也并非神秘難測。任何神秘化“這屆病毒”的說法,如果不是出于對相關科學的無知,就難避存有叵測之心的嫌疑。隨著各方對冠狀病毒研究的開展和深入,一些階段性成果之間似有沖突,但這也正是“這屆病毒”復雜性所在,根本不能用來佐證“神秘”。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