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發展前景更好、競爭壓力巨大、生活成本更高的大城市,一邊是安逸舒適、祖輩居住、熟人社會的小縣城——如果讓你選,你會選哪個?人民智庫的一項調查顯示,16~40歲的“小鎮青年”中,有近8成的人表示自己身邊的同齡人“一半以上選擇去大城市發展”;仍留在當地的小鎮青年,超9成的人打算去大城市發展。
縣城,曾經是大多數農村孩子夢想的地方,而今,縣城成為“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在一線大城市工作,盡管要背負不小的購房負擔和壓力,但大城市提供的發展空間卻是縣城無法比擬的。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他們更傾向于在城市尋求就業機會。此外,大城市相對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對年輕人也頗具吸引力。去咖啡店喝杯咖啡、去劇場看場演出,在大城市都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但在一些縣城,由于基礎設施和文化產品供給相對匱乏,這種生活方式也不是想實現就能實現的。
而至于子女的教育,可以算是選擇天平上“大城市”一端較重的一個籌碼了。許多年輕人選擇在大城市打拼,也是為了能給下一代提供較好的教育資源和發展環境。新聞中不時會有“逃離北上廣”的類似報道。其中一些故事的結局是,子女教育成為那根系在他們身上的繩子,這些所謂的“逃離者”最終也被拉回到他們曾經逃離或想要逃離的地方。
一些年輕人,寧可做北上廣的“漂流一族”,也不愿意回縣城過“怡然自得”的生活。其原因還在于,縣城復雜的人情關系以及關系網讓人心生畏懼,小社會較弱的包容性也讓年輕人擔心自己的一些創新無法得到認同,以至于循規蹈矩成為默認法則,自己也成為最害怕成為的那種人。
如何改變縣城的尷尬境地,重拾吸引力?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應明確縣城定位,突出自身特色,應鼓勵創新,一縣一治,百花齊放。要補短板,加快縣城城鎮化建設。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選擇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這些示范工作有助于樹立縣城新形象。要?;鶎?,增加縣城公共服務的投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及“基層財政收支矛盾加劇”,?;鶎舆\轉主要是保障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各級政府部門經費,使基層治理特別是教育、醫療、治安、水電、公交等公共服務正常運轉。
縣域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于那些“被逃離的縣城”來說,痛感將會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希望這種痛感能激發出治理者的發展魄力和勇氣,破題縣域發展,釋放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者:荊林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