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特大制售假冒“維多利亞的秘密”“香奈兒”等知名品牌包袋案,抓獲犯罪嫌疑人9名,涉案金額5000余萬元,涉案犯罪嫌疑人目前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網店銷售的尾單、海外代購的維密、香奈兒品牌包袋中,有不少是嫌疑人在作坊內杜撰設計的“限量款”。
假冒商品橫行,早就不是新聞。放眼國內,一些地方儼然成了造假基地,“專業”生產假奢侈品。比如有媒體報道,遼寧鞍山海城市南臺鎮擁有著被稱為全國三大箱包市場之一的箱包專業市場,記者暗訪發現,當地市場內多個商家在做著制售假名牌包的生意,從做版到生產、包裝,再到假冒報關手續及防偽芯片……已形成造假流水線。
造假售假,大行其道,問題究竟出在哪里?有個細節值得一提,當地多名從事制假售假的老板告訴記者,打假基本是外地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發出去的貨追查到南臺,很少看到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主動打假。那么,當地監管部門在其位為何不謀其職?
應該說,相關爆料需要查證,但其中可能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需要警惕。監管部門對造假者網開一面,充當造假者的保護傘,既有可能是相關人員從中拿到了好處,中飽私囊,也有可能是縱容造假可增加當地的利稅和就業崗位等。無論出于何原因,這種做法都是惡劣的,涉嫌違法犯罪。
其實,面對造假售假,特別是隨著監管技術的升級,監管部門只要稍微盡心,就能大有斬獲。比如,此次上海警方成功偵破的特大制售假冒“維多利亞的秘密”“香奈兒”等知名品牌包袋案,其背景便是今年4月,上海警方通過大數據研判發現,某網店對外銷售的多種知名品牌包袋的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存在售假嫌疑。警方經過鑒定,確認所售包袋為假貨,隨即立案偵查。
必須瓦解制假售假產業鏈,鏟除該產業鏈恣意生長的病態土壤。無論任何地方都不能容忍造假售假,特別是在那些飽受輿論關注的地區,更需要用雷霆行動鏟除造假土壤。此外,也需要通過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鍛造令人信任的營商環境,打造值得期許的法治環境,才能真正改變掉不良名聲。
仿冒名牌包等奢侈品,并不是某些地區的“專利”。哪里有造假現象,哪里就應該主動作為。形成合圍之勢,不讓造假蔓延,更不讓造假現象扎根,這是監管部門的職責。故此,要徹底消除造假售假現象,還需要有關部門真正意識到造假與經濟發展不兼容,與國家發展不兼容,更與法律法規不兼容。(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