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車加油”是今年疫情以來加油站力推的一項便民服務,司機們坐在車上掃個碼就能完成加油,方便快捷。浙江省海寧市人民檢察院近日組織的一項針對加油站“掃碼支付”安全性的聽證會,卻給這項在杭州廣受歡迎的便民服務的安全性打上了問號。目前南京、蘇州、洛陽等地已經下令禁止在加油區域內使用手機進行支付,想掃碼付款的,必須到加油站辦公區內操作。
加油站不能接打電話,已經成為了安全常識,并在各方宣傳下,深入人心。據稱掃碼支付的電磁輻射功率遠大于通話的功率,有專家評議認為此舉存在安全隱患。不過,這個結論并未在現實中得到廣泛認可,仍然有很多地方加油站沒有禁止“掃碼支付”。
杭州市應急管理局在去年8月曾專門發文,就“加油站手機掃碼支付可能引起爆炸”進行辟謠,澄清當時熱傳的幾起加油站爆炸事件與使用手機無關。另有專家解釋,在加油站使用手機支付出現燃爆的幾率是極小的,燃爆需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充足的氧氣;有燃爆的材料(足夠的油氣);有燃爆源(靜電等)。目前加油站已對員工進行安全培訓,掃碼槍也經過特別的防靜電和電磁輻射處理,只要按照規范操作,一般不會發生危險。
在“掃碼支付”通行天下之際,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習慣使用現金。加油站推行“掃碼支付”亦是順應趨勢,特別是“不下車加油”服務,更是方便快捷。不過,關于加油站“掃碼支付”是否安全,目前仍是眾說紛紜,令消費者不知所措。
顯然,加油站“掃碼支付”是否安全,不僅是加油站的事情,還關系到社會大眾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因此,此事不能由各地自行其是,需要由更高層級的政府部門牽頭,組織通信、消防安全等領域的權威專家、科學家,建立一套符合科學邏輯的實驗模型,進行更嚴謹的科學實驗,測試加油環境下“掃碼支付”的危險性,以科學評估發生爆炸風險的概率。
如果通過科學實驗證明,加油時“掃碼支付”確實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那就應該在全國統一實施禁令,就像加油站貼上“禁止使用手機”的警示標志一樣,也貼上“禁止掃碼支付”標志。而如果科學實驗不能支持,說明“掃碼支付”并無誘發爆炸風險,那么就應公開辟謠,對此等說法予以駁斥,以免以訛傳訛,誤導大眾,引發社會恐慌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