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上海中考中,考生綺文(化名)因作文被判“雷同”,語文成績只得了81分(滿分150,作文占60分)。其家長稱,該作文“改寫”自2018、2019年《上海市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作文評析》兩篇高分真題例文,但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經多次比對后認為,這是一篇“雷同作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此事折射出中高考學生背作文、寫雷同作文的一種風氣,也反映了一些教師、校外輔導機構在作文教育中的急功近利。記者采訪的多名資深語文教師認為,“套路”“仿寫”之風嚴重偏離語文教學的初衷,亟須糾正。
在中高考作文寫作中,“不得抄襲”是公認原則和明確要求。
語文特級教師張鵬(化名)說,學生可以從別人的文章里得到靈感或借鑒,但不應該模仿內容,畢竟作文應該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據他了解,不少初三學生在考場上會套作文,他們中的一些人升入高中后,套作文的壞習慣會延續將近一年;有的學生寫作文容易偏題,機械照搬自己寫過或者準備好的作文素材。
很多語文教師都意識到了中考作文套路化問題。
有多年初、高中語文教學經驗的陳偉春說,一些高中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寫套路化作文,例如寫作文必須分7段,每一段分別寫什么都有套路。語文高級教師樊陽提到,有些語文教師會用往屆初三學生的優秀作文做素材,指導學生如何套作文。如果真正按照教學規律和教育目標來輔導學生,甚至會有學生不接受,認為用補課機構中教的套路寫作,拿高分更保險。
樊陽多次參與中考閱卷,他指出,在遇到雷同、仿寫作文時,有的教師不會下狠手給不及格分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寫雷同作文的膽量。而平時,一些學校也沒有嚴格按照規定來判卷,對雷同作文的態度不夠鮮明。另一方面,如果作文閱卷教師的經驗不足,有些雷同作文就能夠蒙混過關。
有40多年教學經驗的特級語文教師黃玉峰指出,中考作文套路化的風氣是長久以來形成的,這種現象背后是命題與教學的本末倒置。“現在的語文教育往往是題目考什么,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而語文教育的規律應該是學生學什么,老師教什么,題目考什么。”
黃玉峰說,自上世紀80年代教育界普遍采用標準答案的形式出題、判卷后,語文教學的規律就被打破了。“像學外語一樣學語文,像學數學一樣對答案,很多人不再知道學習語文的初心。”
黃玉峰在7月26日的一場“人文教育云聚會”上列舉了某省近幾年的中考作文題。他說,這些題目“只要用腦子想一想,每一道題都能套寫,這樣的題目怎么選拔人才?分出高下?”他認為,如果中考作文命題在形式、內容上更多樣化,就能讓學生沒有辦法套文、抄文,促使學生平時大量閱讀積累,真正提高水平。例如,可以采用縮寫、擴寫、根據成語寫故事、文言文改寫白話文等方式出題,考察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陳偉春認為,中考是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一個考核,所以出題不會太難,但在命題上可以做更細化的研究。比如,采用提供圖片或具體情境的方式出題,考生套路化寫作的空間可能會減少。
真正的語文教育該是什么樣的?黃玉峰說,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精神、情感成長的需求教授相應內容,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寬闊的眼界。真正的語文教育要滲透歷史、哲學、倫理學等內容,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成長,感情變得豐富、厚實,從一個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做個好人。
黃玉峰觀察到,許多輔導機構采用揠苗助長的方式輔導學生,家長也只要求孩子得高分,爭先恐后地將孩子送入機構。久而久之,學生看到題目首先會去揣摩出題者的意思。
采訪中,幾位教師都強調了生活體驗的重要性,以及應該將閱讀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陳偉春說:“讀寫一家,沒有足夠的閱讀攝入,在書面寫作上不可能反饋到位。”樊陽說,初三的孩子確實忙碌,他一方面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啟發,將課文、閱讀題和寫作打通。另一方面給學生布置體驗性的假期作業,比如在家做一次家務,給父母送一次愛心,走出家門做一些社會實踐等。積累的素材,都可以用在作文里。
陳偉春還提到,作文訓練一定要循序漸進,要尊重學生思維發展和寫作能力發展的規律,例如,高一訓寫復雜記敘文,鍛煉學生的事實論述能力;高二寫復雜說明文,鍛煉顯性邏輯。有了這些積累,學生就能體會、內化寫作方法,學會隱性邏輯,在高三就能寫好復雜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