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萌寵“黃逗菌”吸引大量粉絲,“初音未來”正式入駐淘寶直播,“洛天依”出專輯開演唱會甚至登上衛視晚會……忽如一夜春風來,虛擬偶像開始密集進入大眾視線。這些對于主流人群而言還稍顯陌生,卻日漸走紅的虛擬形象,折射出怎樣的文化心態?
1
直播、拍雜志、開演唱會,
真人明星能做的,虛擬偶像都能做
在上海市嘉定區約1000平方米的攝制大棚里,多臺攝影機對著虛擬偶像“Ling翎”的模型錄制影像,燈光、布景團隊在一旁協助;與此同時,相隔40多公里、位于上海市徐匯區的一間辦公樓里,百人規模的技術團隊正加班加點為“Ling翎”測試成像效果。在工程師們的手下,人物走路的姿態、手指舞動的精度,已經與真人十分接近。
2019年11月,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在上海舉辦巡演活動,參觀者拍照留念
高級臉、細身段、飄逸的秀發、清晰的皮膚毛孔……今年5月18日,少女“Ling翎”在社交平臺上官宣出道。其官宣視頻一經發布,網友們就被它手指的靈活度和頭發的擬真度嚇到。有的網友驚呼如同真人。
“我們在做一件很有挑戰性但也很有價值的事情。”計算機視覺及計算機圖形學專家柴金祥的公司為“Ling翎”提供了技術支持。未來“Ling翎”會登上雜志,發唱片、拍MV,像真人偶像一樣被推廣,被運營。
“虛擬偶像”是什么?簡單來說,它基于某種算法,通過繪畫、動畫、CG(計算機視覺設計)技術等,在互聯網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中實現非真人形象的歌舞表演。它們沒有真實的身軀,拿不出一張能夠證明它們身份的身份證,但它們擁有專屬形象和配音。設計團隊會從容貌、性格、衣著、語氣語調等方面進行多重包裝。
虛擬偶像可以做什么?唱歌、跳舞、直播、拍雜志、接代言、直播帶貨……傳統偶像明星能做的事它都可以實現。對于觀眾而言,虛擬偶像除了并非真實存在,已與真實明星無太多區別。它們擁有獨立的社交媒體賬號,能像真人一樣“圈粉”、工作。一些粉絲群體很大的頭部虛擬偶像甚至擁有了社會地位,可以擔任形象大使、頒獎嘉賓。
2
無菌審美:
不會老的明星,不會“崩”的人設
“真人明星已經夠多了,干嘛還要虛擬偶像?”“只存在于畫面中的‘紙片人’有什么好崇拜的?”對于許多沒接觸過虛擬偶像的人來說,追虛擬偶像實在是難以理解。
但對于一些虛擬偶像圈的“資深粉絲”來說,這個問題并不難回答。曾長期混跡傳統“飯圈”的周玲玲說:“真人偶像人設崩塌的風險太高了。而虛擬偶像則不然,它永遠不會老,永遠不會出現負面新聞。”
周玲玲說,她曾斥“巨資”去看某“小鮮肉”的演唱會,并大量購買其周邊產品,前后花費好幾萬元,只為增加他的商業價值。但不曾想,真情實感追了一年多,他突然公布戀情。“宛如晴天霹靂,現在越看他越覺得丑,還是粉虛擬偶像得勁兒。”周玲玲說。
對于另一部分粉絲來說,參與感和塑造感則尤為重要。比起現實世界中真假難辨、洋相百出的娛樂圈,追虛擬偶像的粉絲更喜歡沉浸于永遠光鮮亮麗、充滿善意的虛擬的夢中。
2019年下半年,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在上海開演唱會,熱衷于給“初音未來”嫁接原創歌曲的網友大栗子彼時還是學生黨,盡管知道舞臺上什么都沒有,他仍咬咬牙花了1000多元購買了前排門票:“從性格、形象、歌曲、舞蹈到MV,粉絲都能深度參與其中。正是這種平等的感覺,讓我覺得特別癡迷。”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獨立影視評論員韓思琪認為,“粉”真人或虛擬偶像某種程度上是相通的,其基礎心理都包括投射認同、價值補償、投射感情幻想以及“養成”的成就感等。
“二次元時代的年輕人渴望無菌審美,他們傾向選擇那些不會讓自己失望的虛擬人物,這樣在情感認同上就會比較安全。至于偶像是真是假就沒有那么重要了。”韓思琪說。
如今虛擬偶像粉絲群體正成為不可忽視的新勢力,一份關于2019年虛擬偶像的報告顯示,粉絲對于虛擬KOL(關鍵意見領袖,也俗稱“網紅”)內容的參與度大約是真實KOL的3倍。而在社交媒體上,真實KOL需要發4倍于虛擬KOL的內容量,才能獲得相同數量的粉絲。從俘獲粉絲的效率上看,虛擬偶像已勝真人明星一籌。
3
虛擬人物,是現實的鏡像?
目前,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不斷成熟,虛擬偶像的寫實化程度迅速提升。它們已從早期的動漫卡通形象升級為如今的三維立體形象,與大眾的距離也在不斷拉近。如同人工智能能否取代真人一樣,關于虛擬偶像能否為大多數人接受,能否成為現實世界常態的討論,已經越來越火熱。
在柴金祥看來,虛擬世界就是現實世界的鏡像,所有現實生活中的歌手、網紅形態,未來都可以在虛擬世界中存在。然而,也有觀點認為,盡管當下科技十分先進,但虛擬偶像在比擬真人偶像時,仍然有無法回避的短板。尤其是在神態、動作、互動能力等方面,還是會讓部分觀眾覺得“膈應”。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孫佳山看來,虛擬偶像的走紅有其現實基礎。明星制度、明星文化已出現大周期式的代際更迭,新一代年輕人迫切期望參與到明星的形象塑造中,并左右文娛工業產品的生產流程。此類現象并非我國獨有,在世界范圍內,相似的文化現象也在上演。
孫佳山舉例,如海外虛擬偶像“Lil Miquela”,它被設定為一名扎“丸子頭”的洛杉磯女孩。它剪著普普通通的齊劉海,有牙縫,還長了小雀斑,在社交網站上像少女一樣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它會替少數群體發聲,這使得它擁有數百萬粉絲。“Lil Miquela”的出現,滿足了少數群體通過參與虛擬偶像形象塑造而完成集體性、想象性認同的需求,也為相關群體提供了情緒出口和發聲渠道。
“歸根結底,無論是虛擬偶像,還是真人偶像,真正吸引人的都是背后的價值觀和文化。”次世文化創始人、有多年真人偶像運營和推廣經驗的陳燕認為,在當下社會語境中,虛擬偶像是全新的事物,它讓社會文化更為多元而豐富。
韓思琪認為,隨著網絡和技術的發展,虛擬和現實的關系將越來越不那么涇渭分明,而是互相滲透、影響,調取彼此的一些元素不斷互動。在未來,世界必將愈發亦真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