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公園常有奇石“迎賓”、園林綠地動輒巨石“壓鎮”……近年來,部分城市在城鄉建設中熱衷花重金“移石造景”。“移石造景”所用的景觀石,大多由政府采購,價格畸高,有的石頭一塊數萬元,價格高的逾百萬元。這類工程同時還助推一些地方在河道中無序取石,在山中亂采濫挖,破壞生態環境。
早在2012年,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就多次發文,對城市建設領域出現的形象工程、形式主義等不良傾向進行規范。然而,“移石造景”在一些城市仍時有發生。“移石造景”的頑疾,顯然需要持續下猛藥、去重疴。
在媒體曝光的“移石造景”案例中,不僅有在城市街面用石頭做景觀的,還有在山路旁邊移置600多塊石頭做人造景觀的。這動輒數十萬元、上百萬元的工程,錢花得不明不白,百姓也沒有得到實惠。
因為有“移石造景”的需求,原來少人問津、不值一文的石頭,竟也成為一些村的“致富石”,由此帶來的河道采石、山頭盜石等現象,不在少數。賣石頭雖然讓一些村莊暫時有了大筆收入,卻不經意間破壞了河道和山體生態。甚至有的地方,采購石頭成了部分村干部中飽私囊的營私手段。
“移石造景”,無非是一些地方干部的政績觀出了問題。沒有把心思放在解決民生實事上,而是把心思放在人為造景、挪樹造景這種短平快的面子工程上來。有的地方,還邀請書法家在造景的石頭上題筆留字,這筆費用,恐怕更是高昂。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地方的施政能力也是有限的。把精力重點放在辦實事,就不會也無暇于造景;把精力放在造景上,出實招、辦實事就必然會受到影響。天秤的兩端效果,口碑和實效截然不同。動輒上百萬的造景費用,如果支持脫貧產業發展、鄉村修路、脫貧技術培訓、救助貧困戶等,會更受到群眾歡迎。
政績不是裝點出來的,而是靠辦實事樹立在群眾心里的。“移石造景”勞民傷財,這些打著“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幌子,實際上卻熱衷于人為造景的現象,必須喊停。同時,為避免此類現象繼續發生,更需要加強財政資金審批、審計力度,確保財政資金用到刀刃上。一句話,斬斷“移石造景”的歪風,必須形成強大震懾。(張立)
[責編: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