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黨的十八大以來,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然而,隨著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以食為天”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人們追求飲食多樣性、豐富性的同時,個人餐飲消費中的浪費現象也越來越常見;在食堂用餐與家庭用餐方面,“舌尖上的浪費”大量存在。
其實,饑餓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不久前,聯合國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測,在全球范圍內,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2020年饑餓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時刻警醒著我們:遏制“舌尖上的浪費”非常必要。
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須形成居安思危的糧食安全意識。據統計,我國每年浪費的糧食約3500萬噸,這個數字接近中國糧食總產量的6%。盡管我國糧食安全的“飯碗”已端穩,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然而,我國的糧食生產仍面臨需求增長、資源約束、結構性矛盾等問題,隱憂仍在,必須具備憂患意識,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未雨綢繆。
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須形成有效的機制,控制餐飲浪費現象的滋生蔓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立法,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還應全社會共同發力,在教育和宣傳上,要進一步樹立勤儉節約的觀念,切實加強引導和管理。習近平總書記在指示中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對糧食都心存尊重與敬畏。而消費社會下,餐飲文化中的個人消費行為受到“面子”的驅動,造成大量“舌尖上的浪費”,令人心痛。杜絕因“面子”而起的餐飲浪費,一方面需要以變革消費環境為抓手,將崇儉抑奢、理性適度作為社會消費的新風向標;另一方面應培養綠色健康的飲食習慣,重塑人們的飲食消費行為。
珍惜糧食、崇尚節儉的傳統美德不應丟掉,一粥一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所以,要把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理念在全社會范圍貫徹落實,讓勤儉變成一種風尚,讓節約滲透人們的生活。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勿讓“空盤”成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