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強國之基,近年來各地均加大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和軟硬件投入的力度。無論是對學校的危房改造,還是推進信息化建設,抑或對校園文化上檔升級,都有很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為孩子的成長打造舒心的環境,讓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接受高質量的教育。這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譽。
教育的發展應有適度的前瞻性,這也是共識。“適度”是基于科學發展的現實考量,基于因地制宜的辯證思維。然而,摘帽不久的深度貧困縣,大筆一揮投資7.1億元新建中學,建人造景觀、搞豪華裝修、辦公室面積超標,并由此債臺高筑,顯然并不“適度”。
優先發展教育是許多地方的戰略目標,但加大教育投入不等于“外觀競賽”和“豪奢攀比”。
早在2013年2月,教育部便發出《關于勤儉節約辦教育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通知》,提出要按照樸素、實用、適用和節約資源的原則建設學校校舍,嚴格控制校舍建設項目的造價標準,不得搞豪華裝修,堅決杜絕“豪華校門”“豪華辦公樓(室)”等;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8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明確,堅持厲行勤儉節約辦教育,嚴禁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禁超標準建設豪華學校,每一筆教育經費都要用到關鍵處。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搞“寅吃卯糧”的工程。
由是觀之,鎮安縣顯然將國家發展教育的好經念歪了。“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這個論斷同樣適用于中學。
岳南先生在《南渡北歸》一書中,有不少篇幅講述西南聯大的情形。當時的西南聯大沒有大樓,甚至連一間像樣的教室都沒有,但其培養出了許許多多杰出人才。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絕對不是美輪美奐的建筑,不是面子上“涂脂抹粉”,而是人文精神和校風學風,舍此而專注于其他,只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斥巨資修建豪華中學受到輿論的質疑,源于該縣的經濟基礎與其“豪橫”的行為不匹配。優先發展教育不能摒棄現實的土壤,更不能光在“大樓”上下功夫——“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教育要實現異軍突起,必須持續練內功,不斷提升師資水平,向教育改革發力,如此才能讓立德樹人的任務落到實處,才不會辜負“教書育人”這個樸實的愿景。(樊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