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8月中下旬,畢業生們告別母校、老師和同學,即將開啟新的人生征程。此時,往往也是謝師宴紅火登場的時刻。本來,分享成功的喜悅、感謝老師的教導無可厚非,但在現實生活中,謝師宴經常變了味兒,成了盲目攀比、鋪張浪費甚至滋生腐敗的場所,對社會風氣也產生了不良影響。
從家長的角度來看,操辦謝師宴,固然包含感謝之意,也難免存在所謂面子問題,再加上一些商家的刻意營銷,有時會產生規模和檔次的攀比,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對于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的家長會造成很大負擔,并會給這些學生帶來一定傷害。作為教師,理應恪守教師職業操守,身體力行地抵制鋪張浪費。這種對家長的體諒,對師生關系的愛惜,是社會文明責任感的體現,是給即將離開的畢業生們上的最后一節人生榜樣課。
無論從家長、老師的角度還是從對學生、對社會風氣的影響來看,都理應向謝師宴喊“停”。但同時,我們提倡禁止“謝師宴”,并不等于禁止學生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之情。尊師重教本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我們提倡弘揚健康、節儉、廉潔、文明的謝師新風尚。
一是提倡“文化謝師”活動。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學?;蛘呱鐓^等機構組織畢業生群體進行的謝師活動。它規模大、參與人數多、文化意義深厚。比如,今年四川省旺蒼縣就用“文化宴”取代了“謝師宴”,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富有教育意義的畢業慶典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生命成長的莊嚴和美好,體會尊師重教的意義所在。山西運城某社區曾舉辦“感恩父母,文化謝師,知識報國”的集體簽字儀式和文化謝師禮,同樣給父母和老師們帶去了感動和幸福。
二是提倡小團體的集體謝師活動。這種活動多是以班級、某個學習小組或者活動團體為單位,由學生自己組織設計的謝師活動。它往往飽含了團體的共同記憶,面向的老師相對比較具體,會有比較巨大的情感沖擊力,很可能會成為師生一輩子的美好回憶。如今年江蘇省泗洪縣某班的高三學子,將師生平日學習的場景制成了視頻播放,用簡樸、現代、文明的方式回顧了和老師一起度過的奮斗日子,表達了對老師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三是提倡具有個人創意的謝師活動。比如給老師寫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帶著錄取通知書和老師合個影,給老師設計個卡通頭像……良好的師生關系不會隨著學生的畢業而終結,學生們將不斷回顧和品味這段師生關系中獨特的、動人的或者對自己影響深刻的事件,學習如何得體、真誠地表達對他人的感激之情。
中華民族是一個尊師重教的民族,也是一個崇尚節儉的民族。讓不搞“謝師宴”“升學宴”成為社會共識,讓師生關系回歸傳統、回歸自然,有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