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段時間,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話題始終熱度不減。先是月初,中國傳媒大學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公布了研究生教育改革舉措,幾乎囊括了研究生教育的各個主要環節和構成要素,被媒體嘆為“地震式”改革。就在最近,清華大學宣布新聞與傳播學科率先啟動研究生教育改革,切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探索提高中國國際傳播全球話語權與影響力的有效路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發展,培養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與此同時,也暴露出培養機制不健全、過程粗放、質量不高等問題,不少專業的研究生培養日益空洞化、與現實需求脫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種落差日益凸顯,新聞傳播學科也不例外。備受關注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以及被爭先解讀的幾家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召開和進行的。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改革,而改革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直擊痛點。新聞傳播學科由于學科底子薄,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無論是在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還是學術能力的培養方面都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
一方面,由于對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的定位認識不清,不少院校的新聞傳播專業在這兩類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師資要求、課程設置、質量把關等環節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結果導致很多專業型碩士最終成為學制更短的學術型碩士的翻版。在媒介融合日益深入發展、傳媒技術變革一日千里的當下,實踐型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的不足,導致不少院校輸出的新聞傳播類畢業生越來越難以滿足傳媒行業的發展需求。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新聞傳播學在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面還面臨著成為升級版本科教育的風險。不少院校的研究生課程設置依然停留在概論層次,缺乏對學生的文獻檢索和閱讀、發現和解決學術問題能力的系統培養。不少學生的畢業論文選題停留在現象描述的層次,缺乏問題意識,對通行的研究方法和學術規范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低水平重復的現象十分突出。
新聞傳播學科中的這些問題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自然、人文、社科等不同學科大類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其根本原因在于隨著研究生規模的快速增加,相應的制度安排卻日益滯后,無法適應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客觀要求,最終導致研究生教育逐步背離了服務社會發展和提供原創性知識貢獻的初心和本位。
可喜的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界的一個共識,不少高校早在幾年前就啟動了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調研和方案制定工作,并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早在今年5月,清華大學就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引起廣泛熱議的“取本擴研”,近來啟動的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大動作”的延續和升級。中國傳媒大學更拿出了一攬子改革方案,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前所未有。細看的話不難發現,每一項改革舉措都能找到現實指向,對推動新聞傳播學科改革乃至整個研究生教育都不無裨益。
比如,針對專業型碩士定位模糊的問題,對培養方案和導師資質要求進行了重大調整,務求把專業型碩士人才的培養落到實處。在招生方案中,加大對學生學術表現和專業能力的評價,改變唯考試、唯分數的單一選拔機制。在取消碩士生論文發表等“硬杠杠”的同時,全面推行博士生和碩士生文獻閱讀考核制度,將文獻檢索、閱讀和學術寫作納入學生學業表現考核機制,直指研究生閱讀積累不足、專業寫作能力滑坡的問題。實施培養終止和退出機制,改變嚴進寬出的弊病。強化導師育人責任,根據育人表現實行彈性導師評聘制度,打破導師終身制的弊病等。
研究生教育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是修修補補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作為先行者探索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更多的高校需要聽得見并且聽得懂自上而下的聲音,銳意改革,切中肯綮,讓研究生教育真正回歸其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