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文娛場所有序開放,消費季、電影節等大型活動陸續舉辦,大中小學生即將開學……隨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京城全面恢復了往日的人氣和活力。
事非經過不知難。從凜冽深冬到微涼夏末,從社會停擺到生機重現,眼下各地的熙來攘往,背后是14億人的努力與付出。戰果來之不易,也和外部環境形成強烈對比。時至今日,全球疫情仍處于高流行態勢,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突破第一個一千萬,經過了半年多時間;到了第二個一千萬,只用了四十余天。作為“震中”的美國始終未能拿出與國力相匹配的防控舉措,徹底淪為全球疫情主要輸出國。巴西、印度等大國疫情持續暴發蔓延,韓國等則在疫情一度得到控制后出現反彈??傮w來看,中國的疫情防控屬于一枝獨秀,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很難獨善其身。北京作為“國門”,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都將面臨境外輸入壓力,風險始終懸于頭頂。
新冠病毒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隱匿復雜,完全搞清楚的可能性極低,世衛組織認為,人類將與之長期共存。而既有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在秋冬的傳播能力強于春夏。從理論上講,隨著氣溫降低,大家活動多集中于室內,疫情反彈的風險也在加大。而更值得警惕的是,秋冬本就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流感與新冠肺炎在臨床表現上不易鑒別,在社交活動、就醫環節也容易交叉感染,無疑將進一步加大疫情防控的難度。不利因素客觀存在,更敦促我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這大半年戰疫經驗表明,疫情雖來勢洶洶,但根本上可防可控,關鍵取決于社會團結程度和措施落實程度。
經驗都是教訓換來的,也經過了實踐的檢驗。就北京經驗而言,關鍵是形成了一套“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機制,而全城動員、全民動員又為其運行提供了保障。迎接秋冬季防疫大考,常態化應急防控機制要始終保持“后臺運行”,眼下這段平穩時期,正給了我們一個查缺補漏的時間窗口。不論是加快發熱門診、定點醫院等設施的建設,還是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通過“周末大掃除”、垃圾分類等提升公共衛生環境質量,補齊一處短板就相當于為城市增加一道保險。這一過程中,顯然還是需要“全民皆兵”,以落實“四方責任”為抓手,鋪開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控網絡。作為抗疫大多數的廣大市民,將勤洗手常通風、按規定戴口罩等“戰時”習慣融入日常,適量儲備防疫物資、及時接種流感疫苗,重塑自身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
抗擊疫情具有復雜性嚴峻性長期性,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高度重視的同時,也要保持一份心理層面的堅韌從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用足經驗、未雨綢繆,繼續全力以赴與病毒做斗爭,我們一定會延續趨穩向好的抗疫態勢,平穩度過秋冬季大考,健康走向又一個春天。(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