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彈指一揮間。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如今,在所有國人的祝福與期盼中,深圳迎來了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經濟特區建立以來,深圳GDP增長了近一萬倍,人均GDP連續30多年領跑全國。從一個33萬人的邊陲小鎮,到常住人口超過1300萬人的國際化大都市,從當年的經濟特區,到如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從“世界工廠”到“中國硅谷”,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回首過去四十年,再沒有哪個地方更能代表中國,也再沒有哪個地方更能令中國感到驕傲。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的深圳,本身就是中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
提起深圳,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那個隱藏在老照片里面的“小漁村”,還是那個“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抑或“來了就是深圳人”的那份開朗和豁達?對于深圳人來說,感觸最深的其實是那個至今立在深圳街頭的宣傳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深圳,用特區精神在時代畫卷上書寫著深圳經驗,舉世矚目的成就印證了,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和旗幟,因改革而生的深圳特區已步入“不惑之年”;作為世界觀察和讀懂中國的“魅力之窗”,因開放而強的深圳特區仍是敢拼敢闖的“翩翩少年”。40年來,深圳累計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持續為全國提供可復制的改革經驗。從率先推出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到率先試水“民辦公助”等模式的新型創新載體,再到率先探索“基層醫療集團”改革,深圳在促進經濟發展、鼓勵科技創新、改善公共服務等方面持續改革、不斷創新,不僅改善了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也使改革開放融入深圳的城市血脈,成為蓬勃發展的內生動力。
全民戰疫的過程中,深圳首推專屬“健康碼”,成為全國首個憑“碼”出行城市。作為全國最早成立疫后恢復組、最早開始推進疫后恢復工作的城市之一,深圳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在全球經濟因新冠肺炎疫情遭受重創的背景中,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持續增長。深圳是一塊始終充滿活力、不斷創造奇跡的熱土,取勝之匙就在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深圳的今天,因改革開放而生的深圳,義無反顧扛起了先行示范區的使命擔當。國務院批復同意深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深圳成為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正式印發,為深圳創新活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今,我們又進入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
新時代有新使命,深圳已經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探路者”成長為新時代的“示范區”。過去四十年,深圳對于中國的意義,在于將市場經濟體制以獨特的經濟特區方式引入中國。未來的日子里,開創大格局、肩負大擔當、展現大作為的深圳必將為新時代的中國注入新動力。深圳用飛速發展的四十年向世界宣告,黨的基本路線不僅是國家生命線,而且是事業發展線和人民幸福線。深圳的就是中國的,我們不僅期待深圳在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發揮獨特作用,而且期待深圳繼續為全國各地提供可資借鑒的特區經驗。
歷史選擇了深圳,深圳創造了歷史。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就是對深圳精神最好的總結,就是不斷從輝煌走向輝煌的關鍵所在。(趙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