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女副校長當著學生的面,把孩子們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網友: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這堂開學第一課非常有意義。
有數據顯示,學校食堂是餐飲浪費比較嚴重的地帶。當下的孩子們衣食無憂,沒有體會過饑餓的感覺,缺乏辛苦勞作的體驗,也就對糧食缺少珍惜之情,養成了大手大腳、隨意剩飯剩菜的不良習慣。
時下,厲行節約、拒絕浪費的“光盤”運動正在全國蓬勃開展,開學之際,把珍惜糧食作為孩子們的開學第一課,很及時也很必要。這位女副校長當面把孩子們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生動詮釋了什么叫“光盤”, 以身作則地讓孩子們深刻地體會到不浪費糧食的重要性,在孩子們幼小心田里播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種子,有利于形成“珍惜一粥一飯” 、文明用餐的校園新風尚。
然而,該女副校長用心可嘉但方式欠妥。教育的目標是樹德育人,小學階段更是培養正確價值觀與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這些好習慣自然也包括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講究衛生,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等等是《小學生行為守則》中的醒目條款,良好的衛生習慣有助于學生們健康成長。
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尚未結束的背景下,中小學生返校開學,防疫依然是重中之重。保持距離、做好防護、常態化防控是每所學校迎接孩子們開學的必要準備。吃別人的剩飯剩菜容易導致唾沫傳染,引發疾病,即便在平時,都不宜提倡,遑論在防控疫情的敏感時期,在學生聚集的校園?一邊在大力推行公筷以避免病菌傳染,一邊又在帶頭吃別人的剩飯剩菜,截然對立的教育引導方式可能引起學生們的認知混亂,也引起家長們的擔憂、公眾的質疑,實在不妥。
珍惜糧食很重要,講究衛生也很重要,二者可以齊頭并進,而不能顧此失彼。告訴孩子們要節約糧食,學校、老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比如采取獎勵制度推行按需點餐,提醒孩子適量取餐,提倡增加取餐頻率,減少取餐分量過多而造成的浪費,提高學校餐食質量……循序漸進,移風易俗,若 “發力過猛”則事與愿違。
教育是一門科學,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認真思考,考慮周全,查漏補缺,千萬不可急于求成,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