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用得好,生活沒煩惱”“大蒜搭配好,疾病都趕跑”“生姜加一物,疾病都讓路”……疫情發生以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到網上尋醫問藥。而在短視頻平臺上,一些醫生和藥師也迅速成為“網紅”。不過,傳播醫學科普知識的同時,還有部分并無依據的偏方或者謠言摻雜其中,甚至有人身穿白大褂冒充專家,以科普之名開直播賣貨。
這里所說的網紅醫生,一部分包括現實中正兒八經的醫生,他們不再像“前互聯網時代”的那些網紅醫生,以在網上寫文章、發微博,科普醫藥常識而成為網紅;而是在短視頻平臺現身當主播,上傳科普小視頻,朝著網紅主播的路“小步快跑”。在這類網紅醫生中,有的持續具備超強的吸粉能力,在享受網紅光環之時,一邊科普醫藥常識,一邊直播賣貨,將吸粉能力快速變現。
另一部分則包括虛假的網紅“醫生”,他們穿起白大褂,就開講所謂的醫藥健康知識,高談闊論一些偏方的神奇效果,三言兩語之下,他們的話題便轉到自己手頭正在推銷的一系列商品。然而,他們卻往往虛構了一個身份。比如在上述報道中,某視頻號有超過260條短視頻內容,身穿白大褂的主講人在畫面中打出的頭銜均為河南省健康中心主治醫師。然而記者在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的官網上查詢發現,并不存在“河南省健康中心”這一機構,仔細辨認其中一位“李醫生”胸前佩戴的“工作證”,可以依稀看到全名為“李孟麗”,而單位為“孟麗診所”。
對于真實醫生成為網紅,我們當然舉雙手歡迎,他們的主業是治病救人,副業是做直播搞醫療科普,這樣就將他們的醫學才干發揮到極致,但必須把握好度,涉及治療或用藥方案時,應當格外謹慎,容不得半點馬虎或兒戲。線上科普應當與線下從業一樣,堅守醫者仁心,以過硬的人品醫品獲得粉絲信任。而傳播并無多少依據的偏方甚至謠言,為直播賣貨而信口開河就要不得了。
對于虛假網紅“醫生”,當然要奉勸他們懸崖勒馬,“久走夜路必撞鬼”。在一些負面新聞被報道后,人們對網絡醫生早就謹慎,穿白大褂冒充醫生帶貨多半行不通。當然,對虛假網紅“醫生”,平臺要建立嚴格全面的監管制度,將無從業資格者阻攔在平臺外,禁止一般用戶隨便發布傳播醫學科普知識的信息,嚴格審核平臺內的視頻內容,及時刪除虛假信息。平臺也有責任以提示語等方式,告知用戶謹慎對待相關內容。有關部門也應加強監管平臺,防止其給虛假信息提供舞臺。
而作為網紅醫生的粉絲,應該保持理性態度,無論網紅醫生是真是假,都別盲信,一些平臺缺乏專業把關和審核,內容的權威性和準確性也就無從保證;如果感覺身體有毛病,別只聽信短視頻內容而延誤治療,通過短視頻知醫懂藥雖然方便,但不能代替看病,短視頻時長有限,往往只會涉及某種疾病治療方案的部分內容,并沒有全面展開,容易有遺漏偏頗之處,有的偏方或治療方案還會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