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11時22分,一架直升機從平南縣人民醫院起飛,經過1小時20分鐘的飛行,降落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停機坪。直升機運送的是一名16歲的男孩小凱(化名),從醫學角度來說,此刻的他已被判定為腦死亡。8月23日,一場車禍奪去了這個年輕的生命。他的父母決定捐出兒子所有可用的器官。
這條消息令人心痛也令人感動。心痛,是因為年僅16歲的小凱在車禍中不幸離世;而感動,是因為小凱父母毅然做出了捐獻小凱所有可用器官的決定,使4個家庭獲得拯救。、
器官移植,作為20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醫療手段,在中國得到了長足發展。而器官捐獻,則成為一場陽光下的生命接力,得到了廣泛社會認可。中國每年器官志愿登記者人數,從2016的6.6萬到2020年的199萬,短短4年間,增加了190多萬。截至2020年6月,施與受器官捐獻志愿者登記網已成功登記1333,172人次。
近年來,我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大幅度提升,已成為器官移植數量世界第二大國,這證明我國已由原來的器官捐獻小國正在變成器官捐獻大國,每年實現器官移植手術有1到2萬例左右。但現階段的器官供需比僅為1:30左右,這表明我國人體器官捐獻率依然偏低,供需矛盾還比較突出。沒有器官就沒有器官移植,解決來源才是根本。而像小凱父母這樣有胸懷的人,并不多見,這就更令人敬重。
我國目前器官捐獻還受制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等傳統,“入土為安”觀念很難在短時間內轉變。器官捐獻,既有說服家人的困難,器官捐獻的專業化服務水平等方面也需要全面提升。而捐獻人數少,非法器官買賣便乘機而入,有時還很猖獗。因此,只有讓更多人轉變觀念,加入到器官捐獻隊伍中,才能緩解供需矛盾。
對此,進一步提高捐獻者器官利用率,發揮綠色通道作用,減少器官轉運浪費,嚴格監督,促進器官移植質量和能力提升,就是當務之急。而對于民眾來說,應該加入到器官移植隊伍中,讓更多器官捐獻的感動變成具體行動。生命是短暫的,每個人都終將告別這個世界,但愛的美好和生的希望卻能夠用器官捐獻的方式傳遞。希望更多人能領悟到自愿捐獻人體器官的重大意義,把更多感動變為行動,讓器官捐獻在榜樣的力量中不斷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