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記者近期在湖南、山西、河南等部分農村地區調研發現,隨著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部分農村留守兒童沉迷于手機游戲、短視頻等,可能對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消極影響。(2月21日 新華社)
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要想毀掉一個孩子,請給他一部手機。”或許,這句話可能有些偏激,但是仔細想想還是很有道理的。孩子自控能力弱,面對手機誘惑往往無力抵抗,甚至可能越陷越深。一旦有了智能手機之后,便可能用來玩游戲,刷短視頻等等,長期沉迷其中,就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而留守兒童更是特殊群體,他們缺乏父母陪伴,有了“手機癮”之后,就更難戒除。
而由此帶來的危害可能更為嚴重,比如,容易滋生曠課、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比如,可能會規律性地出現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比如,可能會給家庭關系帶來消極影響……凡此種種,“手機癮”給留守兒童帶來的危害不一而足。如何戒除“手機癮”,讓留守兒童不再“鎖在手機屏幕里”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大問題。
事實上,任何“癮”都是一種病,“手機癮”也是如此,要擺脫這種病的困擾,就需要“內病外治”,要從“病因”“病灶”上功夫,要知道留守兒童形成“手機癮”的原因所在,“對癥下藥”才能做到徹底根除。很多情況下,“手機癮”的形成和親情陪伴的缺失密切相關,尤其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不能陪伴在他們身邊,親情的缺失,來自監護人教育缺失,導致他們沉迷于手機,他們在手機的世界里尋找“快感”,在刷短視頻中尋找快樂,在玩手游中度日。從這個角度來看,有效的親情陪伴是戒除“手機癮”的重要方藥。
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留守兒童問題之所以出現,就是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讓他們的父母陪伴在身邊,在現實世界中可能性并不大。就留守兒童的學習環境而言,學校教育顯然是重要的一環。學校應當想方設法做好延時服務,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活動,比如籃球、乒乓球等運動,比如組織讀書會、興趣小組、健身俱樂部等,讓留守兒童在校娛樂時間盡可能長一些。與此同時,學校要盡可能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教育他們懂得手機的危害,盡可能學會正確的運用手機。
作為村集體亦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要建立相應臺賬,建設閱覽室等文娛設施,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加豐富的精神生活。也可以發揮一些社會文化組織的功能,由他們來幫助留守兒童,經常性開展文娛性活動。當然,家庭依然是戒除留守兒童“手機癮”重要場所,作為父母雖然不在孩子身邊,但依然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教育和引導孩子,防止孩子沉迷于手機。
不是手機太誘惑,而是給留守兒童提供的精神生活不夠豐富,就此而言,親情、豐富的精神生活就是戒除留守兒童“手機癮”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