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雙減”工作要求,強化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遼寧省教育廳近日出臺《遼寧省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九項措施》,要求全省中小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防沉迷網絡游戲專題教育,切實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
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對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已是社會共識。甚至媒體還時常報道沉迷游戲的悲劇?!?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達到1.83億人,其中62.5%的未成年網民利用互聯網玩游戲??梢哉f,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中小學校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防沉迷網絡游戲專題教育非常有必要。
專題教育怎么搞?從遼寧這九項措施看,只是籠統要求學校教師“三必須”、家長學生“三做到”、教育部門“三加強”,甚至其中還要求“在學校不討論、不宣揚網絡游戲內容”。如果有學校把網絡游戲看作洪水猛獸,組織一個專題講座,“我說你聽”“我教你通”,很可能起不到多少作用。專題教育之后,可能該沉迷的還是沉迷。這就需要各學校在防沉迷教育上加強創新,讓學生聽得進、做得到。
首先,要通過“請進來”的辦法,邀請專家向學生說明如何正確看待游戲。適度的玩網絡游戲能夠起松弛與釋放作用,特別是一些運動類游戲以及編程、象棋、圍棋等游戲形式,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積極作用。要通過情景體驗等方式,讓學生懂得要玩好游戲,不靠“外掛”,而是要靠自己打牢現在學習的各種知識;要通過案例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沉迷游戲會導致他們的神經細胞和腦組織退化,多項感官功能減弱,甚至有些傷害難以修復。
其次,對專題教育,教師需要培訓,家長不能缺席。日前,南都教育聯盟聯合南都民調中心正式發布游戲“防沉迷”調查報告,關注“防沉迷”工作的社會效果。結果顯示,近六成受訪家長表示學校針對網絡游戲防沉迷方面,“為老師、家長開展相關培訓,介紹引導學生少玩游戲的方法和對策”,占比最高;其次,過半數受訪家長反映學校“為學生開設相關講座,加強網絡游戲防沉迷的引導”。問及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的主體責任應該由誰承擔,近五成受訪家長表示主體責任應該由家長自己承擔。
也就是說,針對一些孩子鉆漏洞方法五花八門,既需要通過限制供給側來實現目的,更需要疏導需求側加以配合,這樣才能真正標本皆治。特別是家長作為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對孩子玩游戲,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簡單粗暴地限制。家長要學會幫助孩子防沉迷的藝術,通過多種方式多點陪伴,讓游戲成為親子話題。這都要求做好家校協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