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近日介紹,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中,將重點清理“色、丑、怪、假、俗、賭”等各類違法違規的直播和短視頻。記者調查發現,網絡直播平臺上部分主播以低俗、惡俗直播內容博眼球,淪為“流量乞丐”。不少網絡主播為逃避審查,不斷注冊新賬號。(3月29日《北京青年報》)
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03億,同比增長8652萬,占網民整體的68.2%。作為一種實時傳播,網絡直播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娛樂性和互動性,日益受到廣大網民青睞。但同時,一些網絡主播為了流量不擇手段,不惜賣俗扮丑,違背公序良俗,做出嘶吼謾罵、打屁股、用洗腳水淋頭等出格舉動。
近年來,各個網絡直播平臺不斷加強審核力度,大量不合規主播賬號被封禁。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流量變現的利益刺激下,有的主播賬號被封后重新注冊賬號,繼續進行惡俗直播;有的主播為了躲避封禁,同時使用多個賬號。于是,“流量乞丐”就成了“打不死的小強”,嚴重擾亂了風清氣正的網絡秩序。
早在2018年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就會同工信部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各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應按照要求落實用戶實名制度,加強網絡主播管理,建立主播黑名單制度”。截至目前,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先后發布9批共446名網絡主播警示名單,并實行聯合抵制和懲戒。被列入警示名單的主播在行業內禁止注冊和直播,警示期限從兩年、五年到長期不等。
不過,一些上榜的主播“另辟蹊徑”,以使用小號在國內平臺直播、轉戰海外直播平臺或開公司直播帶貨等方式,依然活躍在直播市場。比如,“喬碧羅殿下”被列入第三批黑名單后,很快有網友曝出她重新建了一個小號“御三酥”,然后在B站繼續直播。緊接著,網友們又接力扒出了喬碧蘿五六個小號,基本上個個都有不少粉絲。
拉黑后換個“馬甲”卷土重來,這無疑消弭了主播黑名單制度的威力,大大降低了違法違規直播的成本,縱容了“流量乞丐”賣俗扮丑的行為。對此,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管,通過“大數據”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強化平臺間協同作戰,確保被拉黑的主播在警示期限內無法重新注冊,堅決杜絕用小號“重生”、跨平臺“轉世”。對于管理失范、縱容違規復活的平臺,嚴肅追究其主體責任,責令其停業整頓,情節嚴重的取消平臺運營資質。
此外,各網絡直播平臺應建立健全制度,嚴格規范管理。一方面,用好“大數據”,綜合主體屬性、運營內容、粉絲數量、直播熱度等因素分析,對網絡主播賬號進行分類分級管理,與單場受賞總額、直播時長和單日直播場次等直接掛鉤,建立正面導向機制。同時,對存在內容低俗、惡意博眼球等問題的賬號,不應一封了之。在網絡直播實名制下,平臺應該加強對主播的管理,凡因違法違規被封號到一定次數,則永久拒絕重新注冊,并將情況通報其他平臺共同抵制,從而消除一些主播“只要大錯不犯,可以小錯不斷”的僥幸心理,不敢肆意挑戰直播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