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一條4分25秒長的電話錄音火了,一位樓棟內有陽性感染者被封控在家的護士,被醫院急招返崗,她與自己所在小區居委書記的對話讓人破防。這位聲音沙啞的居委書記在對話中有了哭腔,“你這個情況我知道,但是我不敢做主……”但是他旋即又表示,“現在只要你能夠承諾,你確確實實是返崗,那我就放你出去……你出去了你也可以回來,但是你不可以去其他地方,純粹是為了工作才可以出去……”
一邊是居民為了救人要返崗,一邊是社區安全、疫情防控,在上海疫情防控形勢極其嚴峻的當下,這位居委會干部的左右為難,讓人動容。但最后,他還是選擇相信這位護士所在醫院做出的“專業判斷”,讓這位護士提交了承諾書和相關證明,并做了核酸檢測之后放行。“因為我猜想她返回醫院,肯定也需要出示48小時核酸報告的。”
這位心思縝密又細膩的居委書記劉苗,是位鐵骨錚錚的男兒。他是位轉業軍人,1995年入伍、2012年轉業,在部隊待了16年,而且就在上海的“南京路上好八連”。2019年開始從事社區工作,與老百姓面對面打交道。他說自己可能是“淚點低”,但此時,很容易讓人想起艾青的那句詩,為何我眼中常含熱淚,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因為對這座城有愛,因為對社區的居民有愛,因為對自己的崗位有愛,讓他在壓力之下,盡管左右為難,依然勇于擔當、積極作為,以嚴謹有溫度的管理換來社區居民的信任與支持。
社區工作者面對的往往是數千人,疫情之下,總有一些人有特殊需求,如何兼顧民生需求與防疫安全?這不僅需要社區工作者平時工作的深入細致,還需要社區管理者在關鍵時候的敢于擔當。而這往往也是相輔相成的,因為了解,所以心中有數,因為心中有數,就敢于拍板,在兼顧原則的同時,做到管理有尺度、有溫度。
人心是暖的,讓溫度能互相傳遞。有溫度的管理往往也能換來有溫度的回應。劉苗說,“小區有30多個這樣的情況,都寫了承諾書、登記了資料,到目前為止從我手上放出去的人,沒有一個是放錯的。”這話語中有自信也有信任。而那些配得上這種信任的社區居民,也值得我們為他們點個贊。
疫情之下,社區工作者尤其不易,他們中有許多人已經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吃睡都在居委會,每天要面對的事情千頭萬緒,核酸檢測、居民求醫問藥、生活物資補充、獨居老人照護等等都要管起來。封控期間我們的安心宅家,背后有無數個他們的不眠不休。有網友說,在做了幾天志愿者后,深深體會到了社區工作的不易,自己的性格也變得更加包容。
就像劉苗說的,“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單純的抱怨,是在想怎么把家園守好,更快地把疫情解決掉。”此時此刻,對于那些奮戰在一線的工作者們,多一些理解與支持,每個人都能做到信守承諾、遵守規則,以家園“向好”的共同愿望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就是對他們付出最好的回應。
關鍵詞: 陽性感染者 哭了的居委書記 社區工作者 獨居老人照護 上海疫情防控 南京路上好八連 48小時核酸報告 居委會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