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是青藏高原的主體,地勢高峻,地理特殊,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擁有碧水藍天和廣袤的草原。目前,西藏自治區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初步形成了一個類型齊全、分布合理的生態保護網絡體系。圖為西藏林芝波密縣風光。
中國是世界上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高等維管束植物3萬多種,占全世界已知維管束植物種類的十分之一。作為生態系統第一生產者,植物幾乎是生態系統中能量及有機物質的最初來源,對涵蓄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維持全球自然生態平衡和穩定極為重要。但由于生境喪失或破碎化、資源過度利用、環境污染、入侵物種競爭及全球氣候變化等因素,大約有 11% 的植物受到了日益嚴重的威脅。
每一種生命都值得尊重。從2008年發布實施首個國家級植物保護戰略至今,中國在保護豐富多樣的植物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成就與挑戰并存
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植物保護工作,積極響應《全球植物保護戰略》(GSPC),并制定和發布了《中國植物保護戰略》(2011-2020)。國際植物園保護聯盟(BGCI)中國辦公室負責人文香英介紹,在過去十年,中國在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瀕危植物和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物種回歸以及公眾植物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執行進展。
然而,由于棲息地喪失、生境破碎化、不可持續的過度利用、外來物種入侵、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外在因素,再加上許多植物自身繁育障礙,如授粉率低,胚胎畸形和休眠,萌發率低等,導致居群更新受到影響,中國許多植物已處于受威脅狀態?!吨袊锒鄻有约t色名錄-高等植物卷》(以下簡稱,《紅色名錄》)顯示,目前我國有3879種(約占11%)植物面臨滅絕的風險。
成就和挑戰并存。2018年,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主任任海教授牽頭、國內外二十多位植物科學家組成的專家組對中國執行GSPC 2011-2020進展情況進行了評估,結果表明,中國在2020年之前提前實現了本底摸查、評估、及時有效地開展就地保護等方面(GSPC的目標1、2、4、5和7),并在信息共享、遷地保護、提高公眾對植物多樣性的認識及能力建設和促進公眾參與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GSPC的目標3、8、9、14和16),而在剩余的6個與可持續植物資源管理和利用相關方面(GSPC的目標6、10、11、12、13和15)取得的進展有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總結說,過去十年,我國實現了GSPC 中70%的主要目標。
“極小種群”與鄉土植物
摸清本底是進行植物多樣性保護的基礎。野外調查、采集植物標本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野外調查工作不僅條件艱苦,而且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種。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是2005年由當時云南省林業廳組織省內專家在制定野生動植物保護方案時提出的。據他介紹,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并不是形態袖珍的植物,而是受外界因素干擾,分布狹窄或呈間斷分布,種群的個體數量極少,瀕臨滅絕的野生植物。
在極小種群的保護工作中,流傳著一段佳話——漾濞槭重生。漾濞槭是云南大理漾濞縣的特有植物,最初被發現時全世界僅存4株。實際上,極小種群保護剛提出時,國際上并不認可。對于這類幾近滅絕的物種,是否還有拯救的必要?對此,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孫衛邦主任給出了肯定的答案,“每一種生命都值得尊重。人們往往忽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忽視了大自然各種生命形態是緊密相連的一體,一種植物滅絕,常導致10種到30種生物出現生存危機。”
經過 10 多年的保護,如今昆明植物園內已經繁育出數萬株漾濞槭,部分已回到蒼山西坡的原生境生長繁衍。十幾年的極小種群保護工作證明,此概念的提出是保護生物學領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正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珍稀瀕危物種的綜合研究與保護實踐。
在植物多樣性保護中,鄉土植物保護也是近年來的重點工作之一。中國國土面積廣闊,橫跨多個氣候帶,且境內地勢地形多樣,使得植物地域性十分顯著。北方鄉土植物以針葉樹、落葉闊葉樹為主,而南方熱帶地區則以棕櫚科植物為主。鄉土植物具有對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適應性、抗逆性、經濟性和歷史文化性等特點,近幾年來備受關注。
2013年,中國植物園聯盟開展了“中國鄉土植物全面保護計劃”,旨在保護全國的植物多樣性。到2016年,中國195個植物園中有1285個植物活體組織收集中心,遷地保護了22104種鄉土植物,隸屬288個科,2911個屬,占中國全部鄉土植物科的91%,屬的86%和種的65%,確保了遷地保護收集的植物材料具有足夠的基因多樣性。
此外,城市的綠化也在朝向“讓野草長”、尊重本土植被的理念轉變,體現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理念的落地,也是生態文明理論在綠化工作中的生動實踐。
藥用植物的可持續利用
中國對藥用植物的發現、使用和栽培有著悠久的歷史,但對植物資源藥用價值的過度開發和利用,也是導致許多野生植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威脅之一。如何保障藥用植物的可持續利用?浙江余姚市探索出一條路子。
浙江余姚市鹿亭鄉上莊村,處于四明山一帶,史載為鐵皮石斛、霍山石斛、細莖石斛和黃石斛的分布地。蘭科石斛屬是主要的藥用植物群體之一?!都t色名錄》中記載的石斛屬有80種,其中72種被界定為近危及以上受威脅等級(占90%)。
2012年,當地人無意中發現了一株形態奇異、神似石斛的植物,后經植物學家鑒定確為野生鐵皮石斛。
據當地企業浙江韻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國祥介紹,鐵皮石斛既是珍貴的藥材,在中國古代藥典里位于“九大仙草”之首,素有“藥中黃金”之美稱,同時因對生長的自然條件要求苛刻,低自然繁殖率,又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藥用植物。
為了保護這一“仙草”, 2012年6月,姚國祥與浙江大學、浙江省農科院等展開產學研合作,共同研究野生鐵皮石斛的組培技術。2019年,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的支持下,當地正式建立“中華鐵皮石斛保護地·余姚”。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當初零散分布生存的幾株野生鐵皮石斛,如今已建有占地1200多畝的種植基地。
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提出,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所在海南進行的人工繁育沉香很成功,探索出一條靠生態種植減少野生資源消耗的創新之路?,F在野山參瀕危需要嚴格保護,而林下參品質還需要通過仿野生栽培進一步提升。蟲草、重樓、貝母等有藥用價值的植物繁育研究問題都陸續得到了解決。這些可以寫在未來植物保護戰略的目標之中。希望未來藥用植物的保護和利用能得到國家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