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學家認為的要快得多,未來20年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數量,可能會與整個20世紀不相上下。研究團隊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呼吁,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積極采取措施減緩這種趨勢。
早在2015年,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家保羅·埃里希就研究稱,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發生。為了更深入了解物種滅絕危機,此次埃里希教授和同事合作,研究了地球上極度瀕危物種的數量和分布情況。他們發現,有515種陸生脊椎動物——占他們分析的所有物種的1.7%——正處在滅絕邊緣,這意味著這些物種群只剩下不到1000個個體,更嚴重的是,其中大約一半的種群剩下的個體數還不足250個。
研究表明,大多數高度瀕危物種集中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這些地區受到人類入侵的影響尤甚。人口增長、棲息地被破壞、野生動植物貿易、污染和氣候變化等人類活動產生的壓力是這些物種走向滅絕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稱,在整個20世紀,全球至少有543種陸生脊椎動物滅絕了,而在未來20年內將滅絕的物種數量,可能會與上世紀百年時間中滅絕的數量不相上下。
研究人員指出,物種減少會對地球生態系統產生巨大影響。除滅絕率上升外,種群數量的減少也會導致物種無法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進而產生漣漪效應,使其他物種面臨更高的滅絕風險,這種趨勢的連鎖反應會讓生態系統越來越難以保持穩定性,降低其保護人類免受自然災害和疾病侵害的能力,最終加劇人類健康威脅。
研究人員呼吁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高度重視瀕危物種保護問題,將之置于與氣候變化問題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們建議將所有種群個體數量在5000以下的物種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并簽署一項全球協議,禁止野生物種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