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機構客戶的持倉分析
作為個人投資者,我們平時選擇基金的步驟一般如下:
01
詢問銀行理財經理的專業意見,或者看看天天、螞蟻等APP的推薦。
02
繼續了解基金投資的主題有沒有高大上、歷史業績表現怎么樣。
03
再看看基金經理經驗怎么樣,綜合下來順眼的,那就買吧!
04
觀察一段時間,要是基金表現一般就換掉。
其實,我們采用上面的方式,也是因為市場中的基金總數已經有6600多只了,只能想辦法縮小篩選范圍了。
個人的精力覆蓋有限,機構投資者則會考慮更多的基金考核指標。一般,他們會采用更多樣的維度、更嚴格的程序來篩選基金,在投資時也會施加比較多的限制,比如設置一些“白名單”,不在白名單上的基金公司不予考慮。
那么,通過這些篩選程序,機構的持倉行為表現出了什么特點呢?
一
機構投資者更注重系統性決策。
機構客戶想了解的不僅是單只產品的長期歷史業績、基金經理履歷,甚至會考慮基金公司整體的基金管理規模、投研體系、風控體系、運營體系等等。在做出投資決策后,機構投資者比較偏向于“謹慎決策、長期持有”,會給基金表現一個較長的考核期,而不是像個人投資者一樣快進快出。
二
機構投資者更關注穩健型的資產。
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機構投資者在股票、混合、債券、QDII、貨幣等不同種類的基金都有所布局。
同時,在所有基金種類中,機構投資者的主要投入在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要遠大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QDII基金。這表現出機構投資者更喜歡穩健型的投資。
數據來源: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19年12月31日。
02
怎么抄機構客戶的選基作業
從以上分析來看,機構投資者確實在資產配置和產品持有上做到了更加理性的決策。
而且,每只基金都會在半年報和年報中披露機構投資者的份額和占比。
那么,要不要找到機構最看好、持倉比例最高的基金,火速殺入來“抄作業”呢?
先說結論:不能盲目迷信這個指標。原因有以下三點:
首先,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偏好和個人投資者不同。
上面的銀河證券不同分類基金持有人結構表告訴我們:
不同基金的種類,投資者結構差距較大。比如,債券基金的持有人中,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的占比約1成,機構投資者占比約9成;對于FOF基金則恰好相反,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超9成,機構投資者占比僅約6%。
不同種類的持有人,所關注的基金也有所差別。比如,個人投資者最關注的是貨幣市場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其次;而機構投資者主要投資于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些區別,我們可以這么理解:
機構客戶的偏好和個人投資者不一樣。機構更加接近債券市場,也有考核指標的限制,在專業評估上可能對固定收益類基金有所需求。同時,機構客戶所關注的持有期、考察的時間也和個人機構更表現出的“快進快出”有一定區別。
其次,其實機構份額占比過高,可能會影響基金的凈值。
機構份額占比過高,那么大規模的資金申購、贖回,都會給基金經理的管理帶來壓力。
比如在大規模資金申購時,所得的收益可能就被攤薄,而一旦有大規模的資金贖回,就要提前準備好現金資產,甚至賣出其他資產,以應對贖回。當然,所得收益也會短期升高。
一來二去,增加了布局的難度,基金凈值也受到影響,所以機構占比過高,雖然體現出了多維度考量后,對基金經理實力的認可,但也不一定適合我們個人投資者。
最后,機構可以定制基金專戶,而這部分數據并不公開。
基金公司除了開展公募業務外,也會針對合格投資者開展專戶業務。對于機構,可以采取簽訂管理計劃的形式,一對一、針對機構的偏好來制定投資計劃,專門單獨管理。而公募則需要考慮公眾投資者的需求,其中有一定差別。
這部分產品的數據是非公開的,無從參考,但是我們要知道,并不是說機構客戶不參與的基金就表示機構不認可了,說不定他們是以專戶的形式選擇了同個基金公司提供的定制化的服務。
綜上,我們對機構投資可參考的部分更多是心態的把握、長期投資和謹慎的決策。
在具體投資時,還是要聚焦自身需求,在此基礎上,用更長期的維度考察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是否穩定、牛熊市的投資業績表現等等。
通過從自身出發,如果發現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恰巧也在定期報告中顯示為機構客戶所關注,就會有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自豪感。
01
機構客戶的持倉分析
個人投資者
作為,我們平時選擇基金的步驟一般如下:
01
詢問銀行理財經理的專業意見,或者看看天天、螞蟻等APP的推薦。
02
繼續了解基金投資的主題有沒有高大上、歷史業績表現怎么樣。
03
再看看基金經理經驗怎么樣,綜合下來順眼的,那就買吧!
04
觀察一段時間,要是基金表現一般就換掉。
其實,我們采用上面的方式,也是因為市場中的基金總數已經有6600多只了,只能想辦法縮小篩選范圍了。
機構投資者則會考慮更多的基金考核指標。
個人的精力覆蓋有限,一般,他們會采用更多樣的維度、更嚴格的程序來篩選基金,在投資時也會施加比較多的限制,比如
那么,通過這些篩選程序,機構的持倉行為表現出了什么特點呢?
一
機構投資者更注重系統性決策。
謹慎決策、長期持有
機構客戶想了解的不僅是單只產品的長期歷史業績、基金經理履歷,甚至會考慮基金公司整體的基金管理規模、投研體系、風控體系、運營體系等等。在做出投資決策后,機構投資者比較偏向于“”,,而不是像個人投資者一樣快進快出。
二
機構投資者更關注穩健型的資產。
股票、混合、債券、QDII、貨幣
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機構投資者在等不同種類的基金都有所布局。
主要投入在債券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同時,在所有基金種類中,機構投資者的,要遠大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QDII基金。這表現出機構投資者更喜歡的投資。
數據來源: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截至2019年12月31日。
02
怎么抄機構客戶的選基作業
資產配置和產品持有
從以上分析來看,機構投資者確實在上做到了更加理性的決策。
而且,每只基金都會在半年報和年報中披露機構投資者的份額和占比。
那么,要不要找到機構最看好、持倉比例最高的基金,火速殺入來“抄作業”呢?
不能盲目迷信這個指標。
先說結論:原因有以下三點:
機構投資者的基金偏好和個人投資者不同。
首先,
上面的銀河證券不同分類基金持有人結構表告訴我們:
不同基金的種類,投資者結構差距較大。
比如,債券基金的持有人中,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的占比約1成,機構投資者占比約9成;對于FOF基金則恰好相反,個人投資者持有市值占比超9成,機構投資者占比僅約6%。
不同種類的持有人,所關注的基金也有所差別。
比如,個人投資者最關注的是貨幣市場基金,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其次;而機構投資者主要投資于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市場基金。
至于為什么會有這些區別,我們可以這么理解:
機構客戶的偏好和個人投資者不一樣。
機構更加接近債券市場,也有考核指標的限制,在專業評估上可能對固定收益類基金有所需求。同時,機構客戶所關注的持有期、考察的時間也和個人機構更表現出的“快進快出”有一定區別。
其實機構份額占比過高,可能會影響基金的凈值。
其次,
機構份額占比過高,那么大規模的資金申購、贖回,都會給基金經理的管理帶來壓力。
比如在大規模資金申購時,所得的收益可能就被攤薄,而一旦有大規模的資金贖回,就要提前準備好現金資產,甚至賣出其他資產,以應對贖回。當然,所得收益也會短期升高。
一來二去,增加了布局的難度,基金凈值也受到影響,所以機構占比過高,雖然體現出了多維度考量后,對基金經理實力的認可,但也不一定適合我們個人投資者。
機構可以定制基金專戶,而這部分數據并不公開。
最后,
除了開展公募業務外,也會針對合格投資者開展專戶業務。
基金公司對于機構,可以采取簽訂管理計劃的形式,一對一、針對機構的偏好來制定投資計劃,專門單獨管理。而公募則需要考慮公眾投資者的需求,其中有一定差別。
這部分產品的數據是非公開的,無從參考,但是我們要知道,并不是說機構客戶不參與的基金就表示機構不認可了,說不定他們是以專戶的形式選擇了同個基金公司提供的定制化的服務。
心態的把握、長期投資和謹慎的決策
綜上,我們對機構投資可參考的部分更多是。
聚焦自身需求
在具體投資時,還是要,在此基礎上,用考察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是否穩定、牛熊市的投資業績表現等等。
通過從自身出發,如果發現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恰巧也在定期報告中顯示為機構客戶所關注,就會有一種“英雄所見略同”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