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小知識
雖然從總體上來說,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了,但我們在疫情期間培養起來的衛生習慣、自我防護意識,還是應該堅持下去。那我們該如何堅持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出門后,又該做好哪些防護準備呢?一起來聽聽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旻給出的建議吧~
Q
如何堅持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
公眾在疫情期間培養起來的衛生習慣、自我防護意識,應該堅持下去。比如,去人群密集處戴好口罩,外出歸來務必洗手,聚餐使用公筷公勺,企業建立員工健康管理制度等。
“總體上我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過,上海正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中國-WHO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疫情防控公共衛生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教授說,公眾在疫情期間培養起來的衛生習慣、自我防護意識,應該堅持下去。
目前,世衛組織已將新冠肺炎疫情從“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升格為“全球大流行”。吳凡認為,“很明顯,這次升級并非因新冠肺炎在中國流行加劇,恰恰相反,在強有力的防控措施下,中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過,這與國際上的情況有所不同。”在她看來,對普通市民而言,只要不出國,基本不會受到本輪全球大流行的影響。因此,在目前的防疫形勢下,可以積極而有序地推進復工復產。
她特別提到,對待新冠病毒,千萬不要走極端:極度緊張害怕到什么都不敢做,或是完全放任松懈,絲毫不作防備,這兩者都不是科學態度。
要特別提醒市民的是,在本輪疫情防控中培養起來的好習慣、建立起來的好制度,千萬不要隨著復工復產而拋之腦后,這些好習慣、好制度以及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應該長期堅持下去。比如,去人群密集處戴好口罩,外出歸來務必洗手,聚餐使用公筷公勺,企業建立員工健康管理制度等。
“新冠病毒在一段時間內不大可能完全清零,防控會變成一種常態。”吳凡希望市民能正確看待這種常態。此外,醫療機構也需要隨時監控,發熱門診對散發病例要保持足夠敏感,堅持發現在萌芽狀態、處置在成疫之前。
Q
出門上班應做好哪些防護準備?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旻:
首先,在出門前,建議市民自行在家測量體溫,口溫、耳溫均可。其次,出門前,應做好必要的防護。再次,出門的時候,要記得在包里放一些防疫必備物品。
隨著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寫字樓、街道、地鐵里的人流量與前段時間相比明顯多起來。讓自己的工作、生活逐步恢復到常態,需要一個過程。眼下,為守護好自己與他人的健康安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張旻建議,市民朋友在出門前一定要做好三件事。
首先,在出門前,建議市民自行在家測量體溫,口溫、耳溫均可。如果出現了發燒現象,即口溫/耳溫大于37.4℃,應及時向單位請假,在家辦公。
其次,出門前,應做好必要的防護。“如果市民朋友覺得佩戴護目鏡太過夸張,選擇一副比較大的眼鏡或墨鏡,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防護效果。鼻子和嘴巴應用口罩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張旻還特別提醒一點:疫情期間,請盡量不要佩戴首飾,長發的女士最好將頭發挽起。同時,建議市民在非常時期盡量選擇穿面料比較光滑、容易擦洗的衣物。
再次,出門的時候,要記得在包里放一些防疫必備物品。比如,可以準備一個備用口罩,萬一口罩被污染,可及時進行更換。同時,要準備一個密封袋或保鮮袋,在必要的時候可臨時儲存口罩。最好再準備一支筆或鑰匙,可用于觸摸按鈕。當然紙巾也必不可少,有條件的市民朋友還可準備酒精擦片,便于即時消毒。
張旻還特別強調一點:從公共場所返回后,包括在接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噴嚏用手捂之后、脫口罩后、飯前便后、接觸臟物后等,請一定記得洗手,可以用洗手液或者肥皂加流水洗手,也可以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