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就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關情況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7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國家減災委員會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蘇偉介紹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當前,我國正處于主汛期,長江流域正遭受著嚴重的洪澇災害,防汛形勢十分嚴峻。日前,國家防總已經啟動了二級防汛應急響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救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28日和7月12日專門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就防汛減災先后作出多次批示,7月8日還組織召開國務院常務會,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防汛救災工作,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7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國家減災委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蘇偉,介紹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
今年3月28日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地區汛情、災情嚴重,特別是6月以來,西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葉建春介紹說,6月以來,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33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長江、黃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后發生“1號洪水”。目前,長江干流湖北監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鄱陽湖和太湖水位仍處于超警狀態。
今年汛情和往年相比有哪些特點?
“今年6月以來,強降雨都集中在長江、太湖等流域,累計降雨量比多年平均要多5成以上。降雨量最大的一個點在江西婺源,降雨量達1966毫米,而北京年平均降雨量為630毫米。”葉建春說,今年的汛情可以總結為四個特點:降雨很集中、洪水比較集中、長江和太湖洪水并發、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重發。
葉建春表示,我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當前長江和太湖流域的形勢依然嚴峻,預計后期雨帶將會北抬,淮河等北方河流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
目前防汛抗洪重點在哪里?有哪些應對措施?
鄭國光回應說,當前,防汛抗洪的重點有4個方面:一是全力做好長江中下游和太湖流域洪水的防御,千方百計確保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堤防、太湖大堤不出問題,確保大中型水庫安全。二是要提前做好淮海、海河、松遼、黃河流域防御大洪水的準備,落實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各項準備。三是防范西南、華南、東南、西北、華北等地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避免群死群傷。四是要做好東南、華南沿海臺風防御工作,防范強臺風、暴雨和高潮可能造成的疊加災害。
葉建春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將在繼續做好南方防汛的同時,緊盯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和山洪災害“三大風險”,指導北方等地做好今年水旱災害防御各項工作。“因為北方這些流域多年未發生洪水,防汛的意識和工程的能力都相對偏低、偏弱,因此北方需要盯得更緊。”葉建春說。
2020-2022年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
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以及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國治水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2014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分步建設172項重大水利工程,6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密切協調、加大投入、深化改革,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蘇偉介紹說,到目前為止,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已經累計開工146項,在建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引江濟淮、西江大藤峽水利樞紐、淮河出山店水庫等一批標志性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南北水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等32項工程已相繼建成,發揮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7月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2020-2022年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以促進擴大有效投資,增強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主要包括防洪減災、水資源優化配置、灌溉節水和供水、水生態保護修復、智慧水利等5大類,總投資1.29萬億元。
“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這是我們國家的基本水情。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待著力補齊重大水利基礎設施的短板。”蘇偉說,在繼續加快推進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需要抓緊謀劃一批新的重大水利工程,并且要盡早實施,這是十分必要的。
蘇偉表示,安排今年及后續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能夠帶動直接和間接投資約6.6萬億元,年均新增就業崗位約80萬個。“這些工程實施之后,預計可以新增防洪庫容約90億立方米,治理河道長度大約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積大約2800萬畝,增加年供水能力約420億立方米。”
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和此前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關系?
“這既是一個接續的關系,又有拓展和提升。”蘇偉介紹說,與172項工程相比,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在繼續加強防洪減災、水資源優化配置、灌溉節水和供水工程建設的同時,新增了兩個大的類型:一是水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二是智慧水利工程。主要目的還是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強對重要河湖水系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同時也提升工程聯合調度、精準調控和高效監管水平,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體系化綜合效益。
建立合理回報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
重大水利工程一般具有公益性強、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經營收益低的特點。截至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累計下達2020年度重大水利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528億元,支持各地加快推進工程建設。
“150項重大水利工程的投資總規模很大,必須通過加大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力度、多渠道來籌措工程建設資金。”蘇偉說,深入投融資體制改革,特別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對于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部分水庫工程和引調水工程,具有發電、供水等經營性收益,也具備通過改革擴大市場化融資規模的潛力和空間。
下一步,如何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深入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
蘇偉認為,一要落實水價標準和收費制度。在工程建設前要合理確定供水價格,與供水對象就水價標準、水量消納、水費收繳以及動態調整機制達成協議,有效降低工程運營風險,穩定市場主體投資預期。
二要建立合理的回報機制。對于不能完全市場化運營的這些項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將在評估論證基礎上,注入部分資本金或者給予投資補助,促進社會投資主體能夠獲得與它所投入的資本相匹配的合理回報。
三要擴大股權和債權融資規模。綜合運用各種權益性、債務性投融資工具,優化項目經營主體的股權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和延長還款年限,有效提高市場化融資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