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書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關于書的印象,基本上大多數人對書店的印象都是兩個,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國營圖書經營企業:新華書店,另一個則是最近幾年在網絡爆紅的以誠品書店為代表的網紅書店,但是就是網紅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最近似乎也有些日子不好過了,深圳誠品書店關店,大家都在問網紅書店為啥紅不起來了?
一、深圳關店的誠品書店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7月3日下午,知名書店品牌——誠品生活深圳在微信公眾號宣布,將在今年12月31日結束營業。誠品生活終歸還是要跟深圳說“再見”了。這家廣受文藝青年歡迎的書店在深圳經營還不到兩年,其匆匆離場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時,關于實體書店生存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還有媒體在社交網站發起討論:“你還會去實體書店買書嗎?你喜歡逛書店嗎?”實體書店面臨的壓力,究竟是來自電商的沖擊,還是商業模式的“水土不服”?
誠品生活深圳店是臺灣著名書店品牌——誠品書店在深圳的門店,也是除了蘇州誠品書店之外,誠品在中國大陸的第二家門店。據了解,誠品生活深圳店2018年12月在深圳高新園華潤萬象天地正式開業,共6層,總體面積33000平方米,除了圖書選購和閱讀空間外,還設置一百多個品牌商店,涵蓋文創產品、展覽廳、珠寶、服裝、餐飲等店面,以“幸福生活的必要存在”為定位,走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復合式經營模式,受到眾多文藝青年的喜愛。家住附近的康女士得知誠品生活深圳店即將結業,專程過來看看。她說:“每次去的是時候都很享受,特別有沉浸感,環境也特別好,感覺會沉浸在書的海洋里。”
多數來到書店的顧客對誠品生活退出深圳表示惋惜。但也有部分顧客認為,誠品生活在深圳的定位是文創產品,所以來逛街的人多,但消費的人少,因此在深圳顯得“水土不服”。顧客周女士就表示,她印象中的誠品生活是書店里藏著商場,而深圳的誠品生活是商場里藏著書店。“從負一層到一層全是餐廳、商店,到了2樓,要沿著店鋪繞一圈才能找到書店入口,只有逛完商鋪才能看到書店。”周女士說。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誠品標志性的“24小時書店”——誠品生活臺北敦南店已于今年5月31日正式謝幕。誠品董事長吳旻潔表示,2020年上半年誠品關閉了6家門店,下半年還會再關1至2家。
作為中國網紅書店產業的代表性企業,誠品書店幾乎成為了新時代書店的代名詞,包括國內的言幾又等諸多網紅書店企業其本身的業務模式都是仿效誠品書店的,那么誠品書店這些網紅書店為啥紅不起來了?
二、網紅書店們為啥紅不起來了?
其實誠品書店真的不應該就當作一家書店品牌,而是應該把誠品書店當作所有網紅書店的代表,誠品書店關門應該認為是整個網紅書店體系的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到底該怎么看呢?
首先,互聯網化對于書店業的沖擊始終存在。在我們小時候,書店幾乎是大家獲得知識的重要場所,去書店一呆呆一整天這是很多我們同齡人在暑假的時代記憶,但是那個時代是前互聯網時代,當我們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之后整個書店產業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信息的傳遞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記得張朝陽在成立搜狐網的時候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其導師尼葛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一書放到網上,這件事可以說是中國互聯網對于圖書替代的濫觴,之后互聯網就幾乎一發不可收拾,由于互聯網的高傳播特性,所以在互聯網的早期大量的圖書幾乎都被免費盜版到了網上,書店產業可以說受到了第一波沖擊。
之后,以亞馬遜、當當、京東等為代表的網上書店快速崛起,網上書店由于不需要房租水電等物理成本,所以可以將圖書的價格壓得極低,基本上一百塊錢碼洋的圖書互聯網上能賣到五十塊就已經非常不易,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書店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這是書店產業受到的第二波沖擊。而隨著kindle、微信讀書、QQ閱讀的崛起,直接數字化發行都成為了很多圖書企業的常事,書店業遭到了第三波沖擊。在三波沖擊之下,傳統書店幾乎全部進入了慘淡經營的狀態,而來自于臺灣的誠品書店幾乎成為了新時代書店的救星,由于誠品書店裝修考究,一改傳統書店的裝修風格,所以誠品書店類的書店幾乎成為了網紅打卡地,成為了文藝青年的必去場所,這也是誠品書店前幾年成功的原因,但是互聯網替代依然存在并且不斷加速,所以一波又一波的互聯網沖擊誠品書店也有抵御不住的時候。
其次,誠品書店的文創產業似乎并沒能形成長期生命力。之前,誠品書店們之所以能夠有效地在互聯網時代立足,并且成為了一個網紅打卡地,這是因為誠品書店正式將傳統賣書的模式逐漸演變成為了一套文創產業體系,誠品在吳旻潔(吳清友的女兒)的掌舵后,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先是將6層書店的4層都改為百貨商場,誠品負責以其品牌招引客流,讓專柜入駐,雙方分享經營收入。2010年,誠品書店母公司誠品集團切割旗下通路和餐旅事業群成立了誠品生活。誠品生活,定位為生活產業與文創平臺,2013年在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
其實,這樣的做法以書店為吸引,吸引文藝青年來書店看書,但是卻不依靠書店賺錢,而是通過餐飲、空間出租、文創產品賺錢的模式似乎才是真正書店新時代賺錢的有效模式,但是問題是誠品書店畢竟還是書店,在線下整個實體店都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書店其實也難以真正擺脫被替代的命運,文創空間雖然好但是能否契合一個地方的消費習慣實在是個未知數,我們看到臺南地區和深圳誠品書店的關門都和其文創產業沒能適應當地文化傳統密切相關,所以文創產業能否形成有效生命力成為了最重要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誠品書店雖然能紅極一時卻難以長期持續的重要原因。
第三,情懷如何能夠變成購買力?其實,誠品書店面臨的問題和豆瓣難以變現的問題幾乎是一模一樣的,這些年我們看到了太多售賣情懷的失敗案例,最典型的無疑就是老羅的錘子,同樣是主打情懷的網紅書店,其主要銷售人群都是文藝青年,文藝青年本身就是一個購買力不強的群體,文藝可以文藝一時,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家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去,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創產業就需要從文藝吸引來流量之后形成真正的變現體系,對于廣大書店來說都會是成為問題,其實當新零售崛起的時候我們真的要考慮一下,當線上線下O2O成為市場常態的時候,書店的賺錢模式不僅不能依靠圖書,可能也難以完全依靠文創,書店需要走出第三條路來,誠品書店的思路不錯,但是還是需要進一步增強流量效應,在取得了線下流量之后需要迅速形成變現商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那么既然是這樣的話,誠品書店深圳關門可能只是一個開始,其商業變現模式的考量才是最核心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