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縣檢察院把公益訴訟工作融入服務大局之中,成立‘河(庫)長+檢察長’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整治專班,破解了我縣生態發展諸多難題,受益的是我們老百姓。”近日,在河南省桐柏縣濕地公園召開的全縣公益訴訟生態修復現場會上,桐柏縣縣長、縣河(庫)長賈松嘯深有感觸地說。
誠如斯言,桐柏山淮河源的安寧得益于生態保護。桐柏縣檢察院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法監督”新思路,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傾心助力淮河流域和桐柏山區生態環境資源的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多方合力
啃下鹽堿地污染“硬骨頭”
“截至目前,2000多畝堿水侵蝕鹽堿地已經采取生物措施等技術修復了700畝,并退還給農戶復耕。”今年6月25日,時隔8個月,該院檢察長王玉新一行來到桐柏鼎鑫產業園區某采礦企業,對該企業損毀耕地修復工程進行“回頭看”,企業負責人詳細說明了目前耕地修復的情況。
這塊耕地的及時修復,離不開河南省、南陽市兩級院聯合督辦,多方綜合治污的努力。
桐柏鼎鑫產業園區內,天然堿、芒硝礦等儲量豐富。前些年,由于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忽視環境資源保護,不合理開采地下天然堿等化工原料,致使毛集等三鄉鎮的地下深水層冒出來工業用水,造成2000余畝農用地鹽堿化,耕地毀損。2018年,園區發生了局部“冒水事件”,引起省檢察院領導高度重視。省檢察院對南陽市公益訴訟監督工作進行部署指導,并提出檢察機關作為“督戰隊”,要依法監督當地政府履行職責,打贏困擾群眾多年的生態保衛戰。
當年6月18日,桐柏縣檢察院建立了公益訴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良性互動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專班”。市、縣兩級院公益訴訟部門干警很快啟動訴前監督程序:奔赴“冒水”現場和多處鹽堿地現場勘驗,委托專門鑒定機構對鹽堿地土質進行化驗鑒定,先后多次到產業園區走訪調研,向專家進行專業咨詢,共同探討治污方略。
在深挖出產業園區的“頑疾”后,南陽市檢察院檢察長薛長義向桐柏縣政府送達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檢察建議在明晰“冒水”事件對環境危害的基礎上,中肯地提出了企業增加環保投入、建設污水處理場站等環境治理恢復方略。
接到檢察建議書后,桐柏縣政府進行全面整改,積極探索資源節約型工業發展新模式,通過招商引資,先后投入4億余元資金進行技術改造。涉案企業也嚴格對照檢察建議,反復研究“減壓截水”工程技術,解決冒水滲水等問題。
2019年2月,通過南陽、桐柏兩級檢察院的不懈努力和公益訴訟部門的跟蹤監督,最終破解了困擾政府多年的企業治污難題,實現了社會治理、服務民生和生態發展的雙贏共贏多贏。該案也作為全市訴前監督典型案件,成功入選“南陽市檢察機關十大精品案件”。
不僅要查漏堵漏,還要監督問責。桐柏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延伸職能,探索建立了從訴前監督到監督問責的升級版。監督問責在訴前機制發揮作用的基礎上,實施檢察建議抄報制度和職務犯罪線索移交制度,即對落實檢察建議可能產生抵觸情緒的執法單位,將檢察建議同時抄報縣政府、執法單位的上級機構;對執法人員因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涉嫌犯罪的,將犯罪線索移交相關部門追責。
今年以來,桐柏縣檢察院還與縣審計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檢察公益訴訟與審計監督協同辦理工作機制的若干意見》,確立了對口聯系、信息通報、線索移送等七項工作機制。雙方將圍繞土地毀損及出讓金、稅收、財政補貼類國有財產流失等突出問題,聯合開展專項行動。
與此同時,該院還積極探索建立了行政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機制。在向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之后,針對被監督行政機關雖有整改意愿但因客觀原因整改確有困難,或案件涉及多個行政機關需協調配合共同履職的,該院通過召集相關部門、組織以及群眾代表召開訴前圓桌會議,共同研究解決方案和措施。目前,該院運用訴前圓桌會議機制督促有關部門清理整頓7所無證幼兒園。
生態修復
“生態傷疤”得以愈合
“近年來,我們縣相繼被評為‘全國水土保持暨生態環境建設示范區’‘國家園林縣城’。這些綠色名片的獲得離不開檢察機關開展的公益訴訟工作。”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桐柏縣縣委書記莫中厚坦言道。
過去,對毀林開荒、盜伐林木案往往采取行政拘留、罰款以及拘役、判刑等懲罰措施,而如今,當事者造成生態環境損毀的,不僅要承擔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責任,還要承擔生態損毀修復責任。
2019年9月上旬,該院第四檢察部檢察官李軍靈到桐柏縣高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查時收到群眾的一條舉報線索,稱該保護區內部分河流存在非法毀林、挖砂挖礦現象,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李軍靈第一時間將這一情況報告給院領導。
該院領導迅速成立公益訴訟辦案組,由副檢察長李峰帶隊前往案發地進行現場調查,并向縣河長辦、環保局、國土資源局等多個部門調查了解情況,核實自然保護區周邊的毛集、黃崗和回龍等鄉鎮采礦、伐木等破壞生態環境情況,得知這種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往日綠油油的山林,如今已變成光禿禿的山頭,部分河流也被污染。
調查結束后,該院干警遇到一個難題:由于相關執法機關的不作為,錯過最佳取證期,導致大部分環境侵害者無法確定、生態受損證據缺失。
桐柏縣相關職能部門對高樂山生態環境毀損問題未盡到監管職責,存在怠于履職的情形。根據調查情況,該院及時召開了公益訴訟工作聯席會議,專題研究了高樂山生態損毀修復和治理問題。最終,縣里按照該院提出的生態損毀修復意見,由政府提供保護區生態修復專項資金,督促相關部門對高樂山林區、山體遭到破壞后造成山體裸露、河流污染、堆積淤泥問題進行分段監測,并對違法違規企業和個人依法予以查處。
環保局調查發現高樂山方圓1.06萬公頃,被開采的10多個礦點星羅棋布,泥砂及礦體污水是從多個礦場組團的地下管道排放而出。由于歷史原因,該地區的礦山礦點排污口的分布圖缺失,加之山大、路陡、林密、雨水多,道路蜿蜒曲折,人員多次進山受阻,致使查污工作停頓下來。
“可以用無人機對排污點進行立體觀察,理清排污口。”難題很快迎刃而解。經無人機觀測并拍照取證后,發現各礦點排污口存在雨污混排、污水排放超標等違法行為。對此,縣環保局、森林公安局等行政執法部門已對9家違法企業進行處罰,除3家礦廠被責令關停外,均處罰金120余萬元。與此同時,該縣相關部門主動接受檢察監督和政府決策,迅即調運機械設備疏導河道,派人在該保護區栽植1.3萬多棵多品種成年林木。
“我們創辦的生態損毀修復一攬子機制,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負責此案辦理的檢察官告訴筆者,所謂的生態損毀修復一攬子機制,就是依據生態環境受損現狀,區分不同類別對損壞者和損害行為進行懲處。首先承擔民事侵害訴前生態損毀修復責任。對于已被行政處罰的相關企業及當事人實施的一般行政違法行為,檢察機關監督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引導其進行生態矯正和修復,達到恢復原狀標準的,可減輕行政處罰;其次承擔刑事附帶民事生態損毀修復責任。對破壞生態環境構成刑事犯罪,犯罪嫌疑人能夠積極進行生態修復的,檢察機關通過量刑建議,建議法院從輕或減輕處罰;或者建議法院對犯罪嫌疑人征收代復費,由專業人員進行補植復綠,實現懲罰犯罪與保護環境共贏;最后一類是原因不明或者不可抗力導致的生態損毀,修復責任由政府承擔。
該院依托生態環境損毀修復一攬子機制,2019年以來,共監督、辦理補種復綠案件15件,督促當事人補種松樹、楊樹等林木2萬余株;監督縣國土等部門恢復被污染、破壞的耕地、林地3800畝,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面積1700余畝。
跨區域協作
奏響“淮河源治理大合唱”
桐柏縣檢察院在推進公益訴訟工作中,還遇到一個“棘手”問題:在省、市、縣的行政區域之間,存在“三不管”地帶等執法盲點,特別是河流污染案件溯源方面,由于行政區劃分割管理,源頭污染跨區治理遇到了諸多難題。
2019年5月,該院檢察官到陳彎鎮巡查時發現,當地石步河水庫上大面積水域被油污、渾水覆蓋。
“決不能讓這個關系民生的水源地遭受嚴重污染。”聽取執法部門水體污染匯報后,該院領導要求公益訴訟調查小組一方面委托鑒定機構取樣檢測,一方面追查污染源。經查實:污染源主要在上游湖北省隨縣境內翰家河流域,跨境流域內有8家煉油廠,還有石材加工廠、小型鐵礦、洗砂場等企業23家,石材廠埋藏的暗管通向河流,洗砂場造成河水渾濁。
隨即,公益訴訟調查小組檢察官、縣環保局負責人一同趕往湖北省隨縣,與當地檢察院溝通協調,雙方一起研究監督細節,啟動調查程序,隨縣公安、水利、環保部門積極配合,采取對上述污染企業進行巡查警示、關停整飭、強制拆除等措施,有力遏制企業排污問題。與此同時,在桐柏境內,該院檢察官現場監督,敦促相關部門對一家大型采石廠尾礦沉淀池進行加固維修、凈化處置。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污之難治。桐柏山脈有10多條大河流經駐馬店、信陽、隨州等多個地域,如何解決跨區域污染共治難題?經過充分調研,一個跨區域生態大保護大協作的辦案機制應運而生。
2019年11月,經該院提議,周邊隨縣、確山縣等6縣(市、區)檢察院檢察長參加了桐柏山淮河源生態保護跨區域協作座談會,會簽了《關于服務桐柏山淮河源生態環境保護跨境協作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規定了信息線索共享、協助調查、案件移送、聯席會議等跨區域協作事項,此舉標志著兩省六地生態環境保護跨境協作機制正式啟動,形成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系統化治理合力。
目前,通過區域協作共聯查、反饋信息30多條,摸排案源線索24條;批捕跨省界破壞生態環境犯罪17人,移送起訴5人;提起公益訴訟12件。檢察院之間移送3起涉嫌毀林挖山案件,協作制定科學合理的生態修復方案5件。
“跨區域生態保護協作辦案機制實施以來,相對形成了自然生態體系和行政區劃體系的重疊聯動,消除了執法、司法空白點,避免了區域間執法司法的相互推諉。”王玉新深有感觸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