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樸實、不善言談的年輕醫生張正良,在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創造了陜西省馳援武漢時間最長、救治重癥及危重癥患者最多的驕人業績。
張正良是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也是陜西省唯一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的優秀青年。“初生牛犢不怕虎,急難險重任務沖在前”,是同事們對張正良的評價。而在他自己看來,支援藏區、馳援武漢的兩次“出征”則是成就他成長的寶貴人生財富。
第一次出征,是在2015年8月。聽說醫院要組建首批援藏醫療隊,33歲的張正良不假思索,主動請纓。前后不到3天,他已急匆匆趕至西藏阿里地區。
被稱為“生命禁區”的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不足內地的50%,紫外線輻射卻是內地的5倍。忍受著胸悶氣短、頭痛乏力等強烈的高原反應,張正良咬緊牙關,很快融入了當地生活。
當時的阿里地區人民醫院條件艱苦、待遇有限,張正良開展每周1次的集中培訓,為當地的青年醫護人員講授高原常見病的預防及診療知識,手把手教他們實施心肺復蘇急救、高原心臟病救治方法……
在西藏的日子里,幾乎天天加班到深夜的張正良,常常是靠硬梆梆的牦牛肉干對付深夜的饑腸轆轆。但和打水、上廁所相比,這樣的“餓肚子”根本不算什么——3樓的辦公室不通水,也沒有廁所,打水要下到一樓,上廁所則要跑到百米外的旱廁解決。夏天,旱廁臭得要命;冬天,凍得要死。為此,加班時的張正良從不敢多喝水,生怕情況緊急時沖不到廁所……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張正良結合多年實踐,及時發現和彌補了醫院工作中的不足,對急危重癥、孕產婦救治等方面的流程進行了完善改進,自告奮勇擔當起籌建醫院重癥監護室的重任。
當時的阿里,由于看病不便,大多藏族群眾生病后能忍則忍,小病往往耽擱成大病。每逢周末、節假日,張正良便帶領援藏醫療隊,穿戈壁、翻山口、蹚冰河、入草原,輾轉數百公里,為藏族群眾免費進行健康體檢、慢性病診治、發放常見藥物。
一年時間雖然艱苦,卻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援藏結束,張正良獲得陜西省首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優秀管理者獎、阿里地區優秀援藏干部等稱號。
第二次出征,是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作為有著豐富救治經驗的急診科副主任,張正良再次請纓——2月2日,武漢抗疫的最危急時刻,張正良進駐武漢協和醫院西院7樓西病區,同時負責9樓西病區救治工作。
病區床位雖然只有50張,但收治的都是重癥及危重癥患者。121名醫療隊員,分別來自9個地市、41家醫療機構,專業、崗位各不相同。
援鄂期間,張正良帶領隊友研究探索最新診療方案,并根據當時的特殊情況,制訂出病區接診流程、創新開辟了“迷你重癥監護室”,以便對危重患者展開重點救治,使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
馳援武漢期間,最讓張正良難忘的是奮力搶救一位66歲女性患者的一幕。那是剛到武漢第三天,外院轉來一名肺部大面積感染,合并嚴重高血壓、冠心病的危重癥患者。經過綜合治療,患者病情一度穩定。一周后,患者卻突發呼吸困難,啟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后,病情才趨穩定。僅過4天,患者病情再度急轉直下,全力救治仍不見緩解……
心急如焚的張正良,迅速組織專家團隊商議。在征得家屬同意后,立即對該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微創手術,并外接呼吸機輔助通氣,轉入新開設的“迷你重癥監護室”重點救治。反復多臟器功能不全、嚴重低蛋白血癥、電解質紊亂……與死神的多次交手中,醫療團隊在張正良帶領下終于奪得了最終勝利——患者被從死神手中搶了回來。
據統計,張正良團隊先后收治重癥和危重癥患者113人,治愈出院和轉出104人,累計護理新冠肺炎患者280人,且實現了全隊“零感染”。不辱使命的張正良,成為大家眼中最美的“逆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