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阿里巴巴正在從汽車后市場切入,借此垂直化下探。
8月4日,在首屆阿里汽車消費節啟動不到一周,大眾、別克、凱迪拉克等30多家車企在天貓發放汽車“百億補貼”,用戶在線下購車時就能抵用。同時,天貓養車服務平臺宣布啟動本地化戰略,面向汽車美容、保養、維修等門店開通免費入駐通道,商家開通天貓輕店,可一鍵入駐淘寶、支付寶、高德三個超級APP。目前,全國已有7萬家門店加入天貓養車服務平臺,覆蓋全國355個城市及2700多個區縣。
一直以來,汽車后市場快速發展的背后,也面臨著信息交互不及時、收費管理沒有約束、市場管理相對混亂等問題。但是,這一市場仍然有著巨大的紅利誘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6月全國汽車銷量完成230萬輛,環比增長4.8%,同比增長11.6%,銷量創同月份歷史新高。汽車銷售以后,圍繞汽車使用過程中的保養、維修等服務,產生了1.2萬億元的汽車后市場。
此前,騰訊入股的途虎養車和京東自有品牌京安途,已經在行業試水多年,今年3月,瓜子養車同樣啟動了全國加盟連鎖項目。天貓是否趕了晚集?
“融合”視角
近兩年來,汽車行業增速全面放緩,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更是跌入低谷。7月3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7月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62.7%,較上月上升5.9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庫存預警指數位于榮枯線之上。
無論是與拼多多還是天貓合作,去庫存是眼下汽車廠商迫在眉睫的事。因此,汽車線上預約試駕、線下銷售、養車也逐漸成為閉環。不過,汽車后市場企業多集中在線下,品牌連鎖程度不高,服務水平參差不齊。2018年,阿里巴巴聯合汽配行業龍頭康眾、汽車養護領軍平臺汽車超人等,組建合資公司新康眾,推出了汽車養護品牌“天貓養車連鎖”。
作為后來者,加大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天貓發力的重點。從今年3月初開始,在江蘇、福建等全國11個省份,天貓養車加盟店已開業50家,其中上海地區有4家。據了解,途虎養車工場店在全國約有1600家,上海地區有200多家。該公司預計到今年年底,工場店數量將突破2000家。
為什么在此時入局?阿里汽車事業部總經理俞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坦言,汽車行業的上游對技術要求很高,僅有資本支持是不夠的。“互聯網本質是供需關系匹配,阿里巴巴做任何事情都是平臺化的思路。汽車互聯網是一個新機會,就像2003年淘寶初創期,第一批做服裝電器的電商賣家所處的階段一樣。在傳統零售的效率產生問題的時候,新的渠道有了機會,會帶來模式的變化。”
疫情加速了汽車電商化進程,也強化了消費者線上選車、購車的消費習慣。在剛剛過去的618中,天貓通過線上為車企帶來超過18萬訂單。這相當于中國第一大汽車經銷商集團旗下150家4S店一年的銷售總量。
如果說線上銷售是天貓的優勢所在,那么在后汽車市場和本地生活領域,阿里巴巴的競爭壓力并不小。
貼身“肉搏”
面對萬億級汽車后市場,阿里巴巴第一個面臨的對手便是騰訊。后者在早年投資途虎養車之外,去年還與??松梨?、美孚旗下經銷商、途虎共同組建合資公司,打造 S2B2C業務模型,進軍中國汽車養護市場。合資公司將擴大在中國的“美孚1號車養護”網絡,并利用各合作伙伴在資源、人才、市場等方面的優勢,提供品牌化、數字化、全方位的汽車養護服務。
近日,上海孚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全新美孚1號車養護品牌,并為首批落戶深圳的5家臻選店授牌。未來,全新美孚1號車養護品牌將通過“特許加盟零售”的方式拓展業務。預計到今年年底,在全國范圍內達到300家,到2030年,總數將超過4000家。而天貓養車的計劃是在下半年開始大舉發力,在西南、華南、江浙滬等核心城市范圍內,每隔兩三公里就有一家門店,能讓車主就近進行預約保養。
對于目前的競爭,俞巍認為,騰訊系更多是財務投資,而阿里在這方面無論是投入還是投資都是戰略級的,看準了一個行業才會去布局。“騰訊最大的優勢還是在于消費者端的連接入口,但是任何人或者品牌都要想好自己的定位,供給側的差別到底是什么?流量和效率的問題不是一味地推廣就足夠,阿里最強大的能力是組織和運營能力,大家的出發點也不一樣。”
隨著抗疫“下半場”開啟以及數字化轉型加速,一批汽車4S店開始入駐天貓“輕店”。整體而言,互聯網巨頭入局汽車服務市場后,從各家給予加盟門店的支持來看,他們的賦能政策包含品牌輸出、營銷能力輸出、系統能力輸出、培訓和管理機制輸出和供應鏈能力輸出等。
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2018年中國汽車的產量和銷售量均下滑,分別為2780萬輛和2808萬輛,同比下降了2.8%和4.2%。2019年和2020年整車增量幾乎是停滯的,這也給后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黃金期,畢竟,在商業變現上這一模式有增量空間。目前,中國的汽車后市場發展仍處于藍海階段,整個行業提升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體系、服務標準體系、管理規范等方面。“價格只是一個方面,在整個汽車服務的過程中,服務透明和用戶體驗比任何其他產品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