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清晨,南京上空迎來絢麗朝霞,放眼望去,令人格外舒心。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不妨隨著鏡頭
穿越至十里秦淮河畔
感受千年古都的脈搏
一同看看“六朝古都”南京城
演繹的“金陵六美”
新老并秀的協調美
作為“六朝古都”
南京的美從不單一
城市的古韻與現代風巧妙結合
古今碰撞,新老并修
成就了南京獨特的協調美
西橋。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南京網紅打卡地“西橋”
是一條穿越古今的“視覺廊道”
“斑駁”古巷“梳頭洗臉”煥新顏
街道兩邊承載著歲月的滄桑
一條大路指引向“高聳入云”的遠方
早在上世紀80年代,金陵飯店在南京新街口建成37層、110.4米的高樓,成為當時南京的“中心地標”,并且保持了中國第一高樓的稱號近15年。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在“老網紅”金陵飯店身上
“新老并秀”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泛舊的外觀,昏黃的燈光
然而走進去,卻是摩登現代的大堂
新老碰撞的“沖突美”在這里交匯
在整個南京城的大鏡頭中
“新老并秀”更是無時無刻
展陳著一種和諧美
“新老并秀”南京城。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老城更新和新城發展并駕齊驅
城市的危舊房、棚戶區
不斷升級改造
老舊小區整治出新
南京老街巷越來越美,成了年輕人打卡地。中新社記者泱波 攝
江北新區、紫東區域
河西新城、南部新城
高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
高樓大廈流光溢彩
共同展陳著古都金陵的創新現代美
銳意創新的活力美
在“看不見”的地方
南京的創新正迸發出
勢不可擋的活力美
南京創新周。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被激活的“古都”
正乘風破浪發力創新
根據南京2020年上半年經濟數據
經濟總量達6612.35億元,增長2.2%
增速位列江蘇省首位
長三角副中心城市第一位
南京試行碩博研究生就業見習制度,“擠出”10億元,向碩博研究生推出10萬個“見習”崗位。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通過建設活力迸發的
數字之城、智慧之城
南京把人氣帶進都市樓宇
把人才引入城市硅巷
“靶向化聚才”成為抓手
據不完全統計
在2019年,如果以天計算
每天平均有1000名以上大學生落戶
成為“新南京人”
紫金山實驗室。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國際朋友圈的不斷拓展
帶動了南京創新資源的落地發芽
天時、地利、人和
在大美南京交融
讓創新之因結出美麗碩果
古今交融的人文美
說到南京的人文美
不得不提到“世界文學之都”
與“國際和平城市”的美譽
穿過云霧俯瞰南京紫金山“最美項鏈”。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宣布
批準66座城市
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
南京被列入“文學之都”
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作為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
南京自古以來
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
有“天下文樞”“東南第一學”的美譽
在南京夫子廟,小學生著漢服習禮儀感悟“十歲成長禮”。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現如今,南京高校林立
文化底蘊深厚
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之地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座崇文重教的城市。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這里更是扎根了一批有特色
有情懷的“最美”書店
先鋒書店是南京的著名文化名片
也有著“中國最美書店”的美譽
新晉網紅“曉書館”與南京明城墻毗鄰
成為“文化客廳”吸引書迷流連忘返
“遠東第一別墅”美齡宮里喝咖啡、千年古剎旁飲茶吃素齋、民國名社外讀書、鐘山腳下吃甜品……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綠色宜居的生態美
對于不少南京人來說
也許感觸最深的美
當屬家門口的“綠色蝶變”
短短數年間,隨著長江大保護的推進
一幅“水韻江蘇”的生態藍圖
徐徐“走出畫卷”,走進現實
航拍長江邊的南京閱江樓,與拔地而起的現代樓宇相互映襯。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濱江,長達58公里的慢行綠道
如地毯般徐徐鋪展
濱江公園自北向西貫通整個濱江帶
江中,50多條“微笑天使”江豚長棲于此
南京成為目前整個長江流域
唯一在市中心江段
有野生江豚穩定棲息的城市
江邊,昔日的老破小
變成景美宜居的網紅社區
吸引海內外游客打卡
航拍南京濱江“綠色蛻變”。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沿著長江南京段
昔日黑臭“生產岸線”
變成綠色“生態岸線”
“一江清水兩岸蔥綠”的“藍圖規劃”
走向美好現實
“綠色”的生態優勢
正逐步轉變為實實在在的“金山銀山”
南京林業大學櫻花盛開。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除了江邊的綠色蛻變
主城的變化更是隨處可見
開門見綠的公園城市
綠道環繞的慢行城市
在南京徐徐鋪展
如今,南京各地正用“繡花功夫
“打造“花園城市”
在城市發展中“見縫插綠”
開放包容的氣度美
歷經千百年風雨的南京
如今正以開放包容的新姿態
向世界展現金陵的氣度美
南京長江大橋。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
連南接北、承東啟西的交通要沖
今天的南京是重要樞紐城市
處于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
多個國家戰略疊加區
面向未來
也將以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格局
在包容中發展、在發展中包容
經歷過南京大屠殺慘案
南京這座城市的人民更懂得和平的珍貴
2019年11月30日,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的第四屆“南京安全區”國際和平徒步在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舉行。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2017年9月4日
國際和平城市協會向全球公告
南京成為第169座國際和平城市
這是中國首個加入該組織的城市
2017年9月30日,來自各行各業的90對新婚夫婦走進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在烈士群雕前舉行江蘇省暨南京市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儀式,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和緬懷。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紅色文化基因深厚,資源豐富
無論是清明、還是平日
雨花臺烈士陵園中
烈士紀念碑前的鮮花從不凋落
往來憑吊的人群從不停歇
大街小巷,有形的、無形的
文化遺產浸入市民的當代生活
成為市民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地標
塑造城市精神,培育人文氛圍
鳩山由紀夫在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后題詞。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開放包容的氣度
也可從這次疫情防控中窺見一二
南京明確提出
在寧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
是南京的新市民
在疫情防控上與南京市民一視同仁
患難時刻的不“見外”
也得到了外國友人的真情回報
疫情期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
向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捐贈1000個口罩
圖為《南京抗疫現場》視頻截圖。
日本導演竹內亮
在南京拍攝《南京抗疫現場》
南京各大高校的留學生
也積極投入抗疫工作
共同筑起牢固防線
安定文明的和諧美
說到大美南京,最后不得不提
這里是全國最安全的城市之
一——無處不在的和諧美
城市公共安全涉及多個方面
南京智慧公共安全建設從頂層設計入手
“一張藍圖繪到底”
有機組織各部門、板塊“攥指成拳”
構建了一張橫向到邊
縱向到底的城市公共安全大網
一米多高的模樣加上兩個大大的“眼睛”,“機器人巡警”現身南京夫子廟景區巡邏。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創新南京,讓AI賦能
為智慧警務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借助科技力量
南京公安打造了一支智慧化警隊
讓各類“黑科技”變成平安的守衛
者一個安全的南京
處處彰顯著和諧美
近年來,南京在“創新名城”建設快馬加鞭的同時,“美麗古都”提上了重要日程。中新社記者 泱波 攝
“創新名城歷經三年拼搏、已呈縱深突破之勢,美麗古都也要提速發力、更好彰顯幸福宜居之態。”近期,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重點對建設美麗古都作出安排。
如今,這座六朝古都
正愈發展現出“六種不同維度的美”
共同秀出古都南京的萬般風情
描繪出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