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一天的工作走下生產線時,陳楚華的衣襟已經被汗水浸濕。這是她進入工廠實習的第一天。
作為2020屆應屆畢業生,從華南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的陳楚華入職廣汽豐田。走出大學的“象牙塔”,汽車生產線上的節奏讓陳楚華興奮不已。
組裝零件、搬運零件……在廣汽豐田工廠總裝車間的車門線揀貨安裝崗位上,陳楚華一干就是一整天。盡管工作并不輕松,但陳楚華坦言,在車間的“工業雨林”中穿梭,讓她對汽車產業有了更直觀的印象。
“生產線上的工作非常緊湊,可以說是分秒必爭。”陳楚華說,“在生產車間里的實習讓我更加了解了汽車制造的工藝和流程,學到很多校園里沒有接觸過的知識和技能。”
在廣汽豐田廠區轉上一圈,人們會發現,與陳楚華一樣忙碌的應屆畢業生還有不少。
從全國各地匯聚到廣州,新入職的“小鮮肉”們沒有被直接分配到對應的崗位,而是首先接受為期3個月的理論和實踐培訓。在培訓中,他們不僅可以了解企業文化、工作方法,還能親身接觸生產線和4S店,全方位體驗汽車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流程。
這個秋天,就業無疑是廣大青年大學生乃至社會各界最關心的關鍵詞之一。在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出現了39次。“六穩”工作、“六保”任務,就業都擺在首位。
今年,汽車行業的就業形勢如何?對于想在汽車行業大顯身手的青年學子來說,如何邁好職場第一步,在實踐中實現“二次成長”?
企業要做青年成長的“第二課堂”
陳楚華與廣汽豐田的緣分,源自于廣汽豐田舉辦的“職業啟航夏令營”。
去年5月,陳楚華被一則夏令營的招生海報所吸引。在這場面向2020屆應屆畢業生的夏令營中,參與者不僅可以學到先進的工作方法,與職場大咖零距離接觸,更能從產銷研三方面深入了解汽車產業鏈。
她回憶說:“對于還在學校中的大學生來說,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
然而,在近10天的夏令營中,給陳楚華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遠不止這些。“記得入營不久,廣汽豐田就為營員安排了廣州一日游,讓大家深刻感受了一次羊城文化。隨后,無論是團建活動還是分組的素質拓展活動,讓我們這些來自天南地北的年輕人迅速快速打成一片。”
陳楚華坦言,在這次夏令營中,“以人為本”的細節還有不少,這讓她對這家企業產生了好感。在陳楚華看來,在參與夏令營的同學中,她并非是成績最拔尖的那一個,但她與廣汽豐田產生了奇妙的“吸引力”。
事實上,陳楚華所說的“吸引力”背后,是廣汽豐田獨特的企業文化。廣汽豐田校招負責人劉泓志告訴記者,在廣汽豐田,“人”是企業文化和發展的關鍵因素。
例如,廣汽豐田流傳著“傳、幫、帶”式的傳統,在每位新員工入職后,都會在一位前輩的帶領下成長。同時,同事之間常常就工作中的問題進行開放討論,團隊合作不可或缺。
“這就要求員工有很強的溝通交流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劉泓志直言,“所以,在校招中,青年學子相應的能力考察被擺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如果說大學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企業則是人才成長的加速器。毫無疑問的是,為人才營造成長的沃土,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關鍵,也是推動國內汽車產業從大到強的必由之路。
《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顯示,國內主要汽車集團員工每年接受教育的公司培訓頻次中達到至少一次的占47%,有三四次的占26%;每年接受教育的部門培訓頻次中34%有五六次,32%有七八次。
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研究部主任劉義表示,多數汽車企業的人才成長通道也相當成熟。他告訴記者:“很多企業還打通了雙通道甚至多通道發展路徑,為員工疏通上升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陳楚華告訴記者,當完成“新手上路”,她還將在未來的崗位上完成晉級培訓、專門培訓等培訓課程。
“與一些企業不同的是,能力的培養貫穿了員工在廣汽豐田發展的全過程,活到老、學到老是廣汽豐田員工的真實寫照。這也讓我對未來發展充滿了期待。”陳楚華說。
抓住未來趨勢這個“牛鼻子”
今年7月從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畢業后,劉嘉誠沒有像大多數同學一樣,投身互聯網行業,而是選擇加入東風日產技術中心,成為一名安卓應用開發工程師。
“從小,我就是一名汽車發燒友。汽車行業自動駕駛的發展讓我著迷。”在畢業前的一次暑期實習中,汽車行業的技術變革讓這位計算機專業研究生一下找到了自身興趣和所學專業的結合點。
回國后,劉嘉誠放棄了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的就職機會,選擇加入正在進行智能化轉型的東風日產,成為一名“汽車人”。
“與一些學習車輛工程專業的學子相比,我可能在項目上的經驗有所欠缺,但我相信,我在IT領域的能力能夠很好的與同事形成互補。”劉嘉誠如是說。
事實上,對于那些試圖“跨界就職”的大學生來說,職業生涯的成長軌跡不應局限于所學的專業,而是根據行業趨勢和個人興趣,發展出更多可能。
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的《2020應屆生春招求職趨勢報告》顯示,隨著機械/制造業穩步恢復生產,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逆勢增長。同時,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基建”熱門產業的應屆生招聘力度普遍提升,面向應屆生的崗位規模較去年同期均有1-5個百分點的提高。
東風日產人力資源招聘負責人陳思瑤告訴記者,電子、通信、自動化、計算機類專業與傳統制造相關的車輛工程等專業一樣,是今年招聘的重點。
“汽車行業目前正在向著智能數字化方向發展,新技術的不斷演化對汽車企業的產品迭代速度、應對變化的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陳思瑤直言,“行業的激烈競爭要求企業必須持續鍛造核心競爭力,打造優質人才的團隊。”
有人說,目前,汽車業對制造、傳統技術研發等領域的人才需求已經趨于平穩,而新興的智能網聯與新能源領域的高質量專業性人才、以及創新型智能制造人才、汽車后市場及服務業跨界人才較為緊缺。
“隨著行業的發展,特別是新技術革命的到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方面的人才,將會在未來汽車人才隊伍中呈現越來越重要的存在。”陳思瑤說。
劉泓志則告訴記者,今年,廣汽豐田計劃提供約80個校招名額。其中,以車輛工程、自動化等專業為代表傳統的機械工程類專業所占比例達到70%-80%,占比比去年下降約10%。而新能源、智能網聯崗位占比顯著提升,崗位多樣性進一步豐富。
作為一名典型的“斜杠青年”,陳楚華在大學校園也中涉獵頗多。在學好車輛工程專業本科課程的基礎上,陳楚華參加了華南理工大學方程式賽車隊,參與了新能源賽車的打造,而在智能汽車領域,她的畢業設計則瞄準了“智能汽車的軌跡跟蹤控制”。
在陳楚華看來,盡管有不少人說,隨著國內汽車市場進入深度調整,車輛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如以往,但只要抓住了出行行業未來趨勢這個“牛鼻子”,就能就業不愁。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的當下,百年汽車產業正擺脫傳統“夕陽產業”的刻板印象,承擔起新的產業變革領先者和領導者的角色。
據《中國汽車產業中長期人才發展研究》,盡管汽車行業現在處于轉型陣痛期,但中國汽車行業未來人才需求依然旺盛。該研究預計,到2025年,中國汽車行業高技能人才需求較2018年將增長412%,研發設計人才將增長133%,工程技術人才將增長77%。
劉義認為,在內燃機領域,熱效率有望提升到60%-80%;在新能源領域,純電、插電式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等專業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智能網聯領域,輔助駕駛DA向完全自動化FA進階。
“除了業內公認的‘新四化’,我們還有很多領域亟須‘新汽車人’來突破,如輕量化、增材化、國際化、數字化等。這些都在呼喚中國智慧,期待中國方案。而在這個過程中,汽車人才大有可為。”劉義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