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風云人物4
新冠肺炎疫情給國內的出口企業帶來較大影響。但連日來,在位于番禺的珠江鋼管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上千名工人將最長70多米的鋼管逐一裝船,通過碼頭直接運抵施工現場。幾年前,在廣州番禺生產基地,由于運輸方式受限,最長只能運輸18米長的鋼管;為了能運輸深海鋼管,珠江鋼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兆年決定在珠海設立碼頭基地,此舉可令運輸鋼管的規格更高,運輸成本也有所降低。如今,珠江鋼管已經成為中國唯一制造深海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的生產商,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公司生產的鋼管賣到全球80多個國家。即便是疫情來襲,截至今年8月,公司的訂單還是比去年增長了47%。“我們還積極響應中央的‘六穩’‘六保’,3000多名員工不裁員、不減薪。”陳兆年自豪地說。
出口訂單逆勢增長
從今年2月10日起,珠江鋼管就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開始了復工復產。陳兆年說,在這次疫情中公司出口受影響并不算大。截至今年8月25日,珠江鋼管已接獲超過50.1萬噸鋼管新訂單,較2019年全年訂單量增長47%。其中,非洲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的14萬噸鋼管訂單,為該企業創立27年來第一大訂單,這14萬噸鋼管預計將敷設304公里管道。
“這與我們提前布局,積極進行產品技術升級和轉型是分不開的。”陳兆年說,近年來國際海工市場低迷,珠江鋼管很早就開始布局,由之前單一的油氣管線產品向大基建綜合型鋼管鋼結構產品領域發展,產品覆蓋油氣輸送、海洋工程、風電新能源、橋梁管樁、超高層鋼結構、水務工程等多領域。如今該公司的產品中,出口和國內銷售的比重大約各占一半。
陳兆年表示,近年公司通過技術創新,使產品的適用范圍不斷拓寬。比如說港珠澳大橋的打樁管,約70多米長、直徑2米,在珠?;鼐涂梢暂p松生產出來并且直接通過碼頭運往海上。目前公司生產的鋼管大量用作海上平臺建設,而海上風電項目也對鋼管有著龐大的需求。
陳兆年說,珠江鋼管是中國唯一制造深海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的生產商。近3年,公司業績逐年遞增。從復工以來到今年5月,累計生產香港機場項目、深中通道項目、珠三角水資源項目、中海油陸豐項目、珠海水務項目等鋼管產品約3萬噸。
陳兆年說,目前國家正在編制“十四五”規劃,清潔能源項目肯定會在其中占據不小的比重,比如說,深海天然氣項目的發展,而公司在南海深海運輸管道上已經有很深的積累。所以,珠江鋼管已經為南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及“一帶一路”建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辦好企業踐行“雙循環”
今年以來,中央提出要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對此,陳兆年深有體會,她表示,企業的發展首先要依靠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
陳兆年說,當初她提出把賺來的錢用來做技術研發、開拓更多客戶,在公司內部還有一定的爭議,“我告訴大家,首要的就是要有足夠的客戶,如果你只靠一兩個或者十幾個大的客戶,這些大客戶一旦不行了你也就不行了。”為此,珠江鋼管主動向國外拓展,如今公司在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都有出口業務,將鋼管產品賣到全世界80多個國家。
而在鋼管市場,陳兆年還發現了一片全新的“藍海”市場。她在國外考察發現,歐洲很多國家的直飲水都是用不銹鋼管來運輸的,但不銹鋼成本非常高,在中國全部普及需要一個過程。她表示,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居民飲用水安全,將來肯定會掀起一場“飲水革命”,而飲水管道的革新也是必然的。于是,公司研發出了復合管,里面是薄薄的不銹鋼,外面就是普通的鋼材,既可以達到降低成本,又可以達到直接飲用的效果。“我們的輸水管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我相信在未來3~5年內,輸水管將成為一個全新的市場,市場前景不可限量。”陳兆年說,這也是公司踐行“雙循環”發展思路的具體行動。
“我們辦好自己的企業,就是最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因為3000多名員工背后是3000多個家庭,企業能夠有訂單維持下去,能夠不減員、不減薪,就是切實響應國家提出的‘六穩’‘六保’政策。”
而在今年初國內疫情嚴峻時,作為廣州女企業家協會會長,陳兆年利用協會的海外資源優勢,積極聯系從海外購買防護物資,并捐贈給國內的醫療機構。為了讓廣州援鄂醫護人員安心工作,該協會在陳兆年的領導下大力支持省婦聯和市婦聯發起的系列公益活動,免費為援鄂醫護的家屬送菜和做家務。
“掌握核心技術不怕沒飯吃”
說起生產鋼管,乍一聽好像是傳統產業,但陳兆年說,珠江鋼管現在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
陳兆年告訴記者,早在1998年,她父親就引進了中國第一條大直縫埋弧焊管生產線,2000年又引進了另一項UOE大直縫埋弧焊管生產線,這兩項技術都填補了國內的技術空白。“公司后來成立了一個技術攻關小組,集中攻克這個卡脖子技術,后面的生產線都是我們自己研發、設計、拼裝的。”
“只要掌握了核心技術,就不怕沒飯吃。”這是陳兆年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陳兆年說,珠江鋼管形成了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成型、焊接、防腐以及無損檢測”技術體系,擁有6500噸成型壓力機組的JCOE直縫埋弧焊管生產線,自主開發了用于材料缺陷檢測的電磁超聲技術、高精度控制的擴徑技術、用于合縫預焊的多輥中心預焊機技術,以及實現鋼管高效率焊接的多絲埋弧焊技術和自動焊縫跟蹤技術等核心技術。
如今,珠江鋼管逐漸成為中國直縫焊接輸送鋼管標準的制定者。陳兆年說,行業通用的深海輸油管材只能承受1500米的深海壓力,但公司院士工作站研發的3500米水深的鋼管,在陸地上硬度很強,但到了海底柔韌性非常強,能夠抵抗3500米深處海水的壓力,還能抗腐蝕。而這種“獨門”運輸技術已經在之前的南海荔灣深水項目中有過應用。“我們已經掌握3500米超深海焊管核心技術,這種技術在中國將來的南海開發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陳兆年說,鋼管產業已經有了顛覆性的升級,疫情過后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公司的深海運輸鋼管會迎來更多的國內外訂單。
踏踏實實的“笨姑娘”
如今的珠江鋼管,已是中國最大直縫焊管制造商和出口商,連續十多年產量排全國第一,是名副其實的“龍頭老大”。陳兆年感嘆說,這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摸索出來的。
陳兆年是一名“創二代”,父親陳昌是番禺有名的實業家。20世紀90年代,陳兆年到英國利茲都市大學攻讀會計專業碩士。陳兆年的父親每年給她一筆留學費用,她把學費、住宿費留夠了之后,剩下的錢就用于存定期、收利息,從而有了一定的收入。“我在國外簡直過著苦行僧的日子。從來不去唐人街吃飯,也不去外面玩,一個星期大概就十二三鎊的生活費,能吃飽飯就行了?;貒脑?,機票我都是提前買,因為有折扣。我平常連坐公交車都不舍得,每天走路上學,這樣一天可以省下1.75鎊。”回憶起在英國留學的日子,陳兆年如數家珍。
從英國讀完碩士后,陳兆年選擇回國進入父親的公司幫忙,從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做起。而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2005年她又到深圳一家證券公司上班,做回一名普通的“打工妹”,學習金融管理知識。
2007年,父親的公司要準備上市,陳兆年就回來幫忙,父親讓她擔任董秘。“人家問我為什么用8個月就能讓公司上市,第一,我熟悉流程,前兩次上市我都有參與,第二,企業經營合法合規,材料審批快。”2010年初,在陳兆年的帶領下,珠江鋼管經過200多天的緊張籌備,終于成功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陳兆年也被業內人士譽為金融奇才。“我哪里是什么奇才,我只不過是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實的‘笨姑娘’。”陳兆年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