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指出,以為只有投資才能拉動經濟的觀點是嚴重的認識誤區。我國投資率已經持續過高,導致投資效率越來越低,而民生領域的若干關鍵缺失卻遲遲得不到解決。將資源用到困難人群身上,比投資無效項目更能促進經濟復蘇。
最新數據表明,二季度短暫的消費回升態勢正在趨緩或停滯,居民消費增長仍在下降區間,這勢必令下一步經濟復蘇受限。這一危險信號提醒我們,企業倒閉、裁員以及房價非理性上漲限制了居民消費,而消費疲軟又使企業生產和銷售受阻,從而進一步影響就業、收入和消費。這一惡性循環如不打破,經濟就難以走出衰退。
我國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企業生產自二季度以來正在走向恢復。而接下來怎么走、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積極到位,就成為化解困境的關鍵所在。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解決的是:一方面聚焦民生,解決居民的住房和消費困難,另一方面應給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減負。與此同時,還應改善市場環境。
首先,關鍵還是保就業、保民生、保企業。為失業者提供社會保障,為沒有納入社會保障的生活困難者提供救助,給有生存發展潛力但面臨暫時困難的企業減壓,幫助它們渡過難關,使他們保住就業崗位。解決了這些問題,居民收入和消費才能穩定下來,市場需求才有保障,經濟才能復蘇。
其次,走出只有投資才能拉動經濟的認識誤區。我國投資率已經持續過高,目前仍在43%以上,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多。而消費率顯著過低,特別是居民消費還不到GDP的39%,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過高的投資率導致投資效率越來越低,資源大量浪費,而民生領域的若干關鍵缺失卻遲遲得不到解決。
當前,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的認識還很不一致,很多人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只有擴大投資才能拉動增長的傳統思路上。有些政策是四面出擊,到處“撒胡椒面”;另一些政策是做無效投資,比如馬路挖開重鋪,類似這樣的投資是浪費資源,應該盡快叫停。
要認識到,居民消費才是國內需求的主體,消費需求占比過低,消費疲軟,內需就不可能有力帶動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過多地把資源用于投資擴張,對帶動經濟增長不僅遠水不解近渴,而且是嚴重的資源錯配和浪費。
中央提出,要“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在當前,解困就是最好的投資。當前政策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把有效的資源用到困難人群身上,比用到那些無效的投資拉動項目上,對促進經濟復蘇會有效得多。
更持久的挑戰,是政府支出結構的轉型。要改變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的問題,關鍵是政府支出結構應改變政府投資過多、行政管理支出過多的局面,將支出重點轉到民生上面來。給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減負,解決新城鎮居民市民化和社會保障覆蓋、住房負擔過重等問題,使居民消費需求能夠釋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企業發展,有利于就業擴展,有利于大眾消費回升,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