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店鋪內,夫妻倆早晨5點開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9點才收工,每天工作16小時。
這里日售800張煎餅,銷售額兩千余元,十幾平方米的雜糧煎餅店,是一家四口奔向小康的希望所在。
小店紅火除了夫妻辛苦付出之外,“煎餅薄,心得厚”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日售煎餅800張
昨日上午10時,在沈陽市大東區二零四市場內,一家雜糧煎餅店前排起近十人的隊伍,“我要三個煎餅盒子”“給我來兩個”,僅幾分鐘,一“鍋”出來的20張煎餅盒便一售而空。
涮油,鏟板翻轉,煎餅盒受熱后兩面逐漸變成金黃色,原來柔軟的煎餅變得酥脆,咬上一口,韭菜雞蛋浸潤著味蕾,那鮮香會頓時讓你有立即把它消滅掉的沖動。
付金鶴一邊烙著煎餅盒,一邊負責招呼顧客,因為來的幾乎都是回頭客,大家也不問價格,說一聲要幾個就自行付款找零了。
旁邊正在包煎餅盒子的是付金鶴的丈夫國洪偉,他的操作臺上面扣著一個玻璃罩,敞口位置只有一米寬,“我每小時要包出一百余個,才能供得上媳婦。”
煎餅折邊,放入攪拌好的韭菜餡料,左右折疊封口,僅二十秒鐘,一個煎餅盒子就包好了。國洪偉左右手十分嫻熟,“我做這一行已經五六年了,熟能生巧,這個也不難,你學學也能會。”
國洪偉很少與顧客說話,有熟客來了,他也會偶爾點頭微笑一下。
顧客王阿姨稱,在這里買煎餅盒已經快兩年了,“我和老頭一人一個就夠吃了,太省事啦,我們倆都喜歡這個味道!”
國洪偉日售煎餅八九百張,十幾平方米的小店去掉設備占用,留下狹小的活動空間,而就是這樣不大的區域撐著了他們的四口之家。
每天工作16小時
國洪偉今年39歲,老家在鐵嶺市西豐縣農村,早年他做過廚師,跑過大貨車,“沒有一行不是辛苦的,后來從一位山東師傅那里學會了攤煎餅,這行比跑大貨車安全多了。”
國洪偉每天早上5時就開始工作,磨面,準備餡料,韭菜都是最新鮮的,“每天要用掉近100公斤韭菜,40公斤雞蛋,我都親自去批發市場選購。”
寬葉韭菜味道更鮮,有時為了買到合適的韭菜寧可從大東跑到鐵西,“這個季節還好些,價格比較便宜,冬季時韭菜要貴上兩三倍,但也沒辦法,寧可少掙或不掙,也不能抽條!”
國洪偉坦言,攤煎餅沒有什么大秘密,好學,就是其中的辛苦許多人吃不消,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大多數時間都是站著,“一到晚上,吃一口飯倒床上就睡著了。”
采購、切菜、拌餡、攤煎餅,這些都是國洪偉的活兒。
他說:“餡料都是有比例的,都得我親自來,要說難點的活就屬攤煎餅,這可是個功夫活兒,攤得圓容易,但要做到薄如紙卻不破可就不容易啦。”
“煎餅薄,心得厚”
國洪偉攤出來的煎餅特別有韌性,用手團一下也不會壞,這里有他獨特的經驗,“我不買現成的面粉,我的煎餅是用大米、小米、玉米、黃豆磨制而成,這幾種糧都是在和面前現磨成的。”
為了贏得顧客的口碑,不能?;?,必須保證質量,這是國洪偉夫妻多年來堅持的生存之道。
國洪偉稱,市場上也出現過幾家同類競爭者,但很快就倒閉了,“這條街上,我不怕競爭”。
煎餅薄,心得厚。國洪偉的生意經很簡單,長年的積累,得到了顧客的信任,這讓夫妻倆對在沈創業充滿信心。
每天兩千多元的銷售額讓國洪偉不舍得休息,他知道今天的幸福是自己拼出來的,“雖然很辛苦,但在沈陽站穩了腳,也買了房,希望能開一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