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18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度舾梢庖姟分饕ㄋ膫€方面40條具體措施,以解決臨港新片區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政策痛點堵點問題為導向,賦予臨港新片區更大的自主發展、自主改革、自主創新管理權限,支持臨港新片區在成立兩周年的新起點上推進新發展,實現新跨越。
“成立兩年來,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集聚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創新型產業正加速向臨港新片區集聚,體現了上海產業發展新增長極和發動機的潛力動能。”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宏韜介紹說。
在此背景下,本次出臺的《若干意見》被看作是此前《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的2.0版?!度舾梢庖姟吩趪@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方面提出了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內容包括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完善重大產業項目配套支撐,發展全產業鏈融合的集成電路產業;在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方面,提出率先建立進口研發用物品“白名單”制度;在智能新能源汽車領域,提出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應用,并打造人工智能創新和應用示范區,壯大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化自動駕駛測試示范,加快建設國際數據港,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若干意見》為新片區圈定的重點發展產業,包括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等,都屬于先進制造業,對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首都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理事肖旭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這些領域都是發達國家技術攻關的重點領域。
肖旭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目前在芯片制造、軟件開發、集成電路等關鍵技術領域仍然存在明顯短板,因此,長期以來,中國都在圍繞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速布局,以期實現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具有強大競爭力。“而臨港新片區在成長過程中已經具備了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基本條件。政策出臺后臨港新片區將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強化高端產業引領,深度融入全球高端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博士孫文華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對于臨港新片區來說,《若干意見》指導發展的產業都屬于新片區創新產業體系,即前沿產業、高端服務業、綜合保稅業務。其中,前沿產業包括四大核心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民用航空、人工智能)、兩大優勢產業(智能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兩大未來產業(綠色再制造、氫能產業)。而臨港新片區要打造上海產業發展的戰略增長極,就必須繼續吸引優勢產業集聚。
在光大銀行分析師周茂華看來,臨港新片區也確實有著吸引優勢產業集聚的能力。他向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臨港新片區在兩年的建設中已基本形成投資、貿易、資金、運輸、人員從業自由,信息快捷聯通及稅制優惠“五自由一便利”的制度型開放體系,并具有市場、制度、稅收、交通等方面優勢,能有效吸引全球優勢要素資源集聚。
據悉,目前上海地方金融監管局正和新片區管委會積極申建科技保險創新示范區,并進一步健全重點產業企業上市融資、科創信貸、融資擔保以及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實現金融與科技、產業的良性互動。
對于相關行業企業應如何把握機遇實現雙贏的問題,肖旭認為,企業既要在關鍵技術研發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也要通過內部機制創新更好地參與到產業集群當中。具體而言,圍繞基礎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瓶頸短板,進一步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建立從原材料投入、生產工藝到最終產品輸出的基礎數據庫,參與技術標準的制定,并且利用數字技術對產品進行持續優化。同時,把握新基建大潮帶來的機遇,積極進行數字化轉型,提高信息傳遞和數據共享的效率,打通線上線下的連接與融合,加強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生產銜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加強對企業內部人員的數字技能培養的同時,借助數字化平臺向全球招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