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僅剩一家門店
快時尚品牌C&A正逐漸淡出大眾視野。4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大眾點評搜索發現,C&A在北京僅?;荻喔垡患议T店。門店位于惠多港商場一層,店內貼有品牌折扣的提示牌,所售商品包括上衣、裙子、羽絨服等多類商品,還有一些童裝、帽子等配飾產品。
據門店銷售人員介紹,店內大部分商品皆在打折出售。其中,當季新品多為8.8折優惠,部分商品有著兩件5折、五件3折的超低折扣,羽絨服等非應季產品的折扣力度更為優惠。店員透露,門店的客流在工作日期間較為稀少,“周末時客流相對較多,對于其他門店關店的事情并不了解,但在北京確實就只有我們一家了”。
據媒體公開報道,截至目前,C&A在中國僅剩三家門店,其中兩家位于上海,一家位于北京,較此前在中國的22個城市共開設66家門店形成天壤之別。
線下店鋪關店只是C&A收縮的縮影,C&A在線上也停止了宣傳。目前,C&A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號已停止更新,微信小程序也無法使用。其中,微信公眾號在2023年8月停止更新,微博號停更則要更早,在2021年6月。不久前,天眼查平臺上C&A的關聯公司西雅衣家商貿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雅衣家商貿”)新增一則破產審查信息,申請人為上海金衡法律咨詢有限公司,經辦法院為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
針對C&A后續的發展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已向C&A的關聯公司西雅衣家商貿發送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并未收到相關回復。
打折促銷難以救活品牌
“這些僅剩的門店很難幫助C&A挽救局面,商品集中打折可能是品牌清理庫存產品,促銷結束后也會閉店。”奢侈品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坦言。在張培英看來,產品的創新能力不足和品牌經營戰略出現偏差是C&A這樣快時尚品牌關店的主要原因。品牌發展模式難以適應當下消費需求,產品款式難被消費者接受,自然會被市場汰換。
C&A自2007年進軍中國市場后,因款式較為時尚和價格相對親民,迅速火遍全國。但好景不長,集團調整戰略后,C&A在2020年將中國業務出售給中科通融投資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通融”)。收購達成后,C&A中國將公司名稱由西雅衣家(中國)商業有限公司變更為西雅衣家商貿集團有限公司。
這次業務出售事件讓C&A在中國迎來了品牌生涯的轉折點。短短幾年時間內,C&A線下門店在全國范圍內縮減至三家。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天眼查平臺上西雅衣家商貿就有自身風險480條、周邊風險360條,勞動爭議和買賣合同糾紛成為西雅商貿主要涉及案件?,F在,西雅衣家商貿已經被列為被執行人,法定代表人呂瑞龍被限制高消費。
不只是C&A,C&A國內業務的收購方中科通融在2021年還收購了法國快時尚品牌CACHE CACHE的在華業務。無獨有偶,CACHE CACHE也遇到了同C&A相類似的情況。2022年12月,CACHE CACHE被曝大規模撤店,經營狀況并不樂觀。
研發創新是關鍵
C&A的境況也是快時尚的境況。2021年初,ZARA母公司Inditex宣布關閉旗下Bershka、Pull&Bear、Stradivarius三個快時尚品牌所有實體門店;2023年4月,MANGO關閉在北京的線下門店;今年4月,ZARA關店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隨著本土品牌和小眾設計師品牌崛起,快時尚品牌的市場空間被進一步被擠壓。
對此,張培英表示,快時尚品牌要求的就是“快”字,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快時尚品牌還要加大對產品的研發創新、上新力度,加強品牌供應鏈的管理,包括營銷推廣、促銷活動、跨界聯名等。此外,快時尚品牌需要洞察消費者需求,了解購買偏好,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如能基于本土文化進行創作,把本土元素融入到產品創新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全球著名咨詢公司商品戰略顧問總監潘俊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潘俊看來,隨著自媒體發展,消費者更趨于理性購物,快時尚品牌的短板就凸顯出來。未來,快時尚品牌更需加強產品創新,不斷推出新的細分市場產品線和款式以滿足消費者對品質和時尚的需求。同時,優化供應鏈和物流也是當下快時尚品牌需要提升的重點,可以通過提高產品的配送效率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
品牌暫時的經營風波并不能預言最后的結局,“隨著品牌集團戰略的調整,我認為這些品牌還是有可能會回到中國市場的,畢竟中國消費市場仍有較大的潛力待挖掘”。張培英坦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