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家媒體報道,印度正在收緊其農產品出口政策,上周大米出口限制趨嚴引發了市場對印度其他農產品出口管制的擔憂,例如食糖。據印度當地貿易商表示,由于印度糖料的主要種植區降水不足,印度今年糖的生產前景承壓。為保證國內供應及遏制食品價格上漲,印度可能會對食糖出口進行管制,最新說法是印度可能會臨時禁止食糖出口。
馬哈拉史特拉邦糖廠合作社聯合會董事總經理Sanjay Khatal表示,作為印度最大的食糖生產邦,馬哈拉史特拉盼著更多降雨來補充灌溉農作物的水量不足。該邦的食糖產量占到印度總產量的37%,而根據印度氣象局稱,該邦自雨季以來,部分地區的降雨量比正常情況少了20%;今年迄今為止,其降雨量比平均水平則低了50%。
一名行業官員還指出,零星降雨將減少印度2023/24年度的糖產量,甚至減少2024/25年度的播種面積。
【資料圖】
種植面積方面,據印度農業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7月24日,印度甘蔗播種面積為560萬公頃,比去年的533.4萬公頃提高2.66%,且高于歷史同期平均種植面積488.5萬公頃。
三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在上周透露,甘蔗產量下降推動印度政府考慮禁止下一季糖廠出口食糖,而這也將是印度七年來首次停止出口。印度新的食糖季節通常在10月開始。
其中一名消息人士指出,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務是滿足當地需求,并利用多余的甘蔗生產乙醇。對于即將到來的產季,印度可能沒有足夠的糖來供應出口。
由于印度政府實施的乙醇E20計劃,印度需要大量的甘蔗來滿足國內的食糖需求和能源需求,因此中長期來看,印度甘蔗的收購價將繼續提高,種植面積也將維持增長的趨勢。
Paragon Global Markets董事總經理Michael McDougall也表示,印度很可能取消下一季的食糖出口,至少在明年初的大選前,這一政策出現的可能性很大。
到9月30日為止的這一季,印度政府共下發610萬噸的食糖出口額度,比上一季的1110萬噸配額大幅下降。而10月開始的新一榨季,印度甚至可能不再出口食糖,這讓國際市場提前開始憂慮。周一,紐約洲際交易所最活躍的原糖合約連續第四天上漲至25.46美分,漲幅為2.7%。
印度是巴西以外的全球最大食糖出口國,其出口量對全球供應至關重要。而據巴西氣象學家稱,巴西食糖主產區中南部地帶將在本周出現零星降雨,從而擾亂甘蔗收割并中斷港口裝載,對國際市場的供應形成新的壓力。
食糖之外,印度上個月禁止非印度香米出口,上周則對洋蔥實行了40%的出口關稅,以平息印度國內的糧食漲價。這讓印度潛在的食糖出口限制變得順理成章。
除了印度,泰國的減產預期也引發擔憂。自年初以來泰國面臨大范圍干旱,全國平均降雨量同比減少28%,亦比平均水平低10%,而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可能會導致未來兩年的降雨量進一步減少,該國今年也面臨創紀錄的高溫預期。盡管7月以來泰國地區降水有所增加,甚至有地區出現洪澇,不過由于泰國對于洪水與干旱缺乏長期的措施,可能會加劇極端天氣對于糖產量的影響。
經銷商們稱,預計泰國的食糖產量也會下降,這意味著單單依賴巴西,可能沒辦法補上這些供應缺口的。
國投安信期貨研報指出,由于印度、泰國減產預期較強,中長期糖價仍有上漲空間。國內方面,目前糖價相對較高,在缺乏實質性利多的情況下,鄭糖的上漲動力略顯不足。市場主要的博弈點是新榨季的產量預期,泛糖的數據顯示,預計23/24榨季國內食糖產量將小幅回升。從天氣情況看,前期廣西、云南較為干旱,但是進入雨季后降雨量增加,干旱情況得到緩解,繼續關注甘蔗長勢。
此外,由于1-5月糖價上漲后下游紛紛補庫,6月之后的食糖銷售開始出現停滯,根據中國糖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23年7月底,2022/2023制糖期全國共生產食糖897萬噸,比上個制糖期減少59萬噸。全國累計銷售食糖738萬噸,同比增加62萬噸;累計銷糖率82.3%,同比加快11.5個百分點。其中7月單月的銷售為50萬噸,環比下降13萬噸,同比則下降超過26萬噸。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