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熱”背景下,打足情感牌、許以增值誘惑,特別是老年朋友往往會花大價錢購買“寶貝”,這些收藏品動輒就成千上萬元。近日,河南省社旗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因老年人購買收藏品引發的買賣合同糾紛案,法院經審理判決確認涉案買賣合同無效,被告限期內返還原告18230元,原告限期內將涉案商品返還給被告。
2023年1月,83歲的王某因病去世,其丈夫趙某甲及女兒趙某乙在清點王某物品時,發現王某在2022年4月至7月居住在某敬老院時,先后9次通過貨到付款的方式購買某商貿公司商品,價值18230元。但王某自2018年起因小腦萎縮等疾病造成認知能力極速下降,2020年6月,被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評估為身體重度失能、認知能力與精神狀態重度受損。2022年9月,某康復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書》和《簡易智力狀態評價報告》顯示王某認知障礙,智力狀態評價得19分。趙某甲和趙某乙認為某商貿公司向王某推銷的高價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超出王某認知能力,聯系某商貿公司協商退貨事宜未果。且2023年4月,某商貿公司辦理了注銷登記,趙某甲、趙某乙遂將某商貿公司股東程某、宋某訴至社旗法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法院審理認為,根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后有效。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2020年6月,王某被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評估身體重度失能、認知能力與精神狀態重度受損,故難以認定王某在2022年4月至2022年7月期間購買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時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被告并未提交相關證據推翻或否認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作出的評估,亦未提交證據證明在簽訂案涉買賣合同時,是由其他家人陪同辦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而某商貿公司通過電話向老年人出售商品時,未對對方年齡、思維能力、精神狀態、認知能力等特征進行辨別,以確認其消費能力。購買工藝美術品及收藏品系對自身財產的處分,不同于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與其智力、精神健康情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涉案買賣合同應為無效。合同無效后,因該買賣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F某商貿公司已注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二)第二十條第二款“公司未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股東或第三人在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承諾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債權人主張其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依法予以支持”的規定,故原告要求二被告承擔返還財產的請求,本院予以支持。綜上,依照《民法典》相關規定,判決確認案外人王某與某商貿有限公司的買賣合同無效,被告程某、宋某限期內返還原告趙某甲、趙某乙18230元,原告趙某甲、趙某乙限期內將涉案商品返還給被告程某、宋某。
老年人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保障其合法權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公民對個人的財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但老年人由于身體狀況、行動能力等原因,往往難以有效管理、處分自有財產。
因此在此提醒:
購買收藏品的老年人及家人:
一是老年人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謹慎處分自己的財產,避免泄露銀行卡信息等個人信息,不要輕易被“感情牌”所打動,需理性分析法律風險,甄別虛假信息,決策前要及時與子女們溝通,切莫因貪圖小利而造成大額財產損失。
二是老年人子女及家人應多和父母溝通,?;丶遗惆?,進行反詐騙案例宣傳,多為老年人提供科學的消費、理財建議。
收藏品行業從業人員:
一是收藏品公司及其管理人員日常經營,要明確法律界限,不擾亂市場、不教唆員工違法犯罪。
二是收藏品銷售人員自身應對收藏品價值有合理認識、不搞騙術營銷、不欺瞞詐騙老年人。
三是收藏品銷售人員在進行銷售活動過程中,要對對方年齡、思維能力、精神狀態、認知能力等特征進行辨別,以確認其消費能力,確保合同合法有效。(供稿:焦典范)
關鍵詞: 社旗法院 八旬老人花養老錢購買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