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初冬時節,陽光暖暖照射在大地,樹葉金黃,微風和煦。在信陽市羊山新區雙井辦事處五紀村,一群青少年圍坐在一位老人身邊,正聚精會神地聽他講述著他親身經歷的故事。
老人叫姚學運,現年65歲。家住信陽市羊山新區雙井辦事處何寨村,是一名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
1978年同村中其他七名青年一起參軍。同年11月到達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戰斗地點。
“到達目的地時,因為時間倉促沒有搭建營帳,就暫時住在當地老百姓家里,廣西那邊都是兩層木房,一樓養牛我們住到二樓。當時,為了做戰斗準備要把頭發全部剃光,是班長給我們剃的頭,那種心情沒法說,只知道要打仗了!”姚學運回憶道。
1979年2月17日凌晨6時,姚學運所在的戰斗小組向敵人發起沖鋒。
“路過178號界碑的那一天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一天。”姚學運感慨地說,“敵人就在山上,我們的環境下行軍很惡劣,到處都是地雷,槍炮聲,緊張的心情充斥著整個連隊,但沒人想過退縮,大家都已經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為了國家為了人民,沒有怕的。”
說起戰友,回憶起當年戰斗的慘烈,姚學運眼噙淚花,“當時跟我一起參軍的同村的一位戰士,我們在軍隊的朝夕相處中相熟。一次戰斗中,他的戰友被敵人炮彈的彈片擊中,他為了營救中彈的戰友,不幸中彈,就倒在我的眼前。”說完,姚學運沉默了許久。
之后姚學運跟隨部隊撤到后方成了一名后勤兵,戰爭結束后光榮退伍了。
幾十年光陰匆匆而過,當年的青春小伙子,如今已進入花甲之年。對于今天的生活,姚學運打心底里感到幸福與滿足。“戰時的條件多艱苦啊,基本是住在山洞里,蚊蟲多,糧食是壓縮餅干,就是炒面粉,水都是很金貴的?;究慨數氐睦习傩找估锿低堤嶂裢步o送。那么危險的環境,村民還給我們送水,真的很感謝他們。你們要珍惜現今的生活啊。”
“你們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要好好學習,好好吃飯。我們都老啦,祖國的未來在你們這一代的手中,你們要茁壯成長去保衛我們的國家不受外來之敵的騷擾!”姚學云堅定地對孩子們說道。(郝昱瑋 彭瑩瑩 樊承欣 劉宜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