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轉眼就到,秋季也是大閘蟹產銷旺季,如今有了蟹券,送禮人攜帶起來方便,收禮人也可隨時提貨,既提升了人們的消費體驗,也調節閘蟹市場的供銷。然而,隨著蟹券泛濫,大閘蟹的“水”越來越深:缺斤短兩、名不副實等質量問題,有了蟹券后更加肆虐;而蟹券本身套路重重,蟹券超發導致蟹券兌換難,蟹券空轉,消費者預付金也被商家圍獵;大閘蟹價格明降反升、貨不對版的情況更是常見。
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消費者追求優惠的價格、質量過硬的產品。但在畸形的行業競爭下,所謂的價格優惠可能是假的,甚至付出高價也買不來優質產品。這種市場假冒偽劣行為造成的惡果,不該由消費者承擔。
針對大閘蟹行業套路,我國不少法規已有明確規定,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然而從目前的市場狀況看,亂象仍然一再發生,說明市場亟需監管部門加大打擊力度,呵護消費者權益。
除監管等外部力量,行業內部規范同樣重要。今年5月份,江蘇省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規定大閘蟹捆綁繩子橫豎都不得超過三圈;銷售和發貨過程中,所發售的每只蟹(不含繩)的規格,不得小于每個規格2錢。該協會還曾開除一家涉及造假企業的協會會員資格。在大閘蟹行業內,亟需更大范圍、更細化的內部約束,為大閘蟹生產、售賣明確方向。
此外,大閘蟹產銷講究時令,兌換券本應配合時令合理銷售。然而,許多商家為蓄積資金、占領市場,往往在貨源不足的情況下仍發售蟹券,導致消費者無法及時提貨;而有些商家一邊備貨,一邊用資金投資,一旦投資失敗,蟹券兌換也就走到盡頭。同時,蟹券被當作禮品贈送,許多人事后會將蟹券退回,使蟹券以低價被回收,這樣的做法已將閘蟹“證券化”,成為一種危險的金融手段。
超發蟹券、蟹券空轉,容易制造消費泡沫,雖然能刺激一時消費,但極易使消費者錢財化為泡影;而若大閘蟹成為“期貨”,閘蟹價格將水漲船高,易致使養殖跟風而上,蟹行業陷入盲目擴大,最終導致蟹賤傷農。
要知道,蟹券本質是商品化的預付卡,根據《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蟹券的發售有嚴格備案制度,經過備案,蟹券的等價交換過程是經商務部門審核的,商務部門也會為其開具憑證。然而部分網購平臺對店家的憑證審核不嚴,也導致商家可任意發售蟹券。因此,就網購平臺而言,要守土有責,既要在售賣環節對商戶形成約束,也要打通售后投訴渠道,不要讓消費者維權無門。只有從源頭健全對蟹券的管理,才能剎住蟹券交易的亂象。
基于此,蟹券發放、兌現應當有第三方平臺予以監督,保證消費者儲值資金不被商家占用、濫用,也可通過售賣平臺,制定懲罰舉措,督促商家做好蟹券兌換,不失為成熟可行的思路。
面對蟹券的“千層套路”,從執法監管到售賣平臺,再到行業內部、三方平臺等,都需要共同發力,擠出蟹券市場水分、打擊哄抬價格行為,蟹券才能回歸正常,人們才能更好品嘗美味閘蟹。(白毅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