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某中學的吉某某升學無望,為泄私憤在家中通過自己手機,登錄中考志愿填報系統,篡改了上百名同學的中考志愿……9月4日,記者從西昌市公安局獲悉,日前,西昌警方破獲一起惡意篡改中考志愿的案件。
幸好西昌警方及時介入,并將吉某某抓獲歸案,當地招辦特事特辦,延長考生填報志愿時間,組織學校逐一通知考生本人修改志愿,最終圓了這些學生的升學夢。目前,嫌疑人吉某某已被刑拘。
似乎到了這里,“惡意篡改百名同學中考志愿”事件也能畫上句號了:被惡意篡改志愿的孩子沒有受到影響,都重新修改了志愿。而惡意篡改他人志愿的人也受到了應有處罰。然而,這里其實也只能是一個逗號,而畫不上圓滿的句號。對于有關部門而言,需要反思的是,電腦系統的安全防范措施何以如此不堪一擊。為何電腦系統能夠被輕容攻擊,何以一次就有100多人的信息被修改!
“篡改百名同學中考志愿”的作惡之人,并非是什么“網絡高手”,也不是“專業黑客”。經查,吉某某升學無望,為泄私憤在家中通過自己手機,復制班主任發在微信群里的2020年度初三畢業生名單,登錄涼山州中考志愿填報系統,嘗試輸入密碼“12345678”,進入他人賬戶篡改了他人的中考志愿。通過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明顯可以看出,當地電腦系統的管理十分脆弱,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就完成了“如此宏大的工程”,輕輕松松,一次性將100多人的信息進行了修改。
假如說,“篡改百名同學中考志愿”的人是電腦高手,那么我們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電腦黑客”的作惡技術是“防不勝防”的。問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都能做到“輕松修改”,說明這個電腦系統的漏洞是太巨大了,幾乎可以說是“敞開的漏洞”。因此,反思漏洞如何堵塞的意義更為重大。
“惡意篡改他人志愿”的新聞事件不斷發生。比如,一些高考志愿系統也出現了“被惡意篡改”的情況,一些“電腦黑客”,能夠幫助他人修改高考志愿,甚至在網絡上有人做違法“修改分數”的灰色生意。由此可見,網絡的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對于“院校招生”“中考志愿”等之類的信息管理需要提升安全管理登記,屬于明顯的漏洞要進行填補,而且網絡安全管理還必須“跑贏電腦黑客”。就像這起案件一樣,其實仍是信息安全部門多次警告的“弱口令問題”,如果系統要求的密碼設置更復雜,相關驗證手段更多元,也不至于被如此輕易攻破。這就要求,任何志愿填報系統都須完善登錄密碼修改、志愿填報修改的驗證機制,也有必要增加手機驗證碼甚至人臉識別等驗證機制,避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