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尊師是教師節的永恒主題,新時代弘揚尊師風尚,更是干貨滿滿。
教師節設立36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教師隊伍整體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根據教育2019年發布的統計數據,全國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3.83萬人,比1985年的931.9萬人增長79%,這個龐大的職業群體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教師隊伍不僅規模急劇擴大,而且質量也有了極大提升。謹以相對偏弱的鄉村教師隊伍為例,其結構也趨于科學合理。統計數據顯示,其中35歲(不含)以下教師占43.4%,男教師占比接近40%,本科以上學歷占51.6%,中級以上職稱占44.7%。
教師隊伍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首先得益于待遇的切實提升。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之后,各地大力推進教師工資待遇上的改革,杭州等地甚至更進一步提出,要讓教師平均工資收入高于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有了較高的收入,教師才能沒有后顧之憂,年輕人才愿意從事教書育人工作。
教師隊伍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也有賴于教師職業發展空間的有效拓展。一門職業是否具有吸引力,除了工資待遇之外,還與其發展前景密切相關。為此,中央層面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師隊伍建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進一步暢通了教師職業發展通道。
2010年起,每年推選10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每五年推選“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模范教師”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隨著國家教師榮譽制度的健全完善,表彰優秀教師,對于提升教師職業自豪感有重大影響。在去年教師節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教師的職業自豪感得以空前提升。
隨著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的變化,教師職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顯著提升。據統計, 2018年時各地高考成績排在本省前30%的畢業生報考師范專業的平均比例是18.3%,2019年這個比例提高到了33.3%,而且最高的兩個省份的比例分別達到55.3%和49.8%。這就意味著,高考成績排在本省前30%的優秀畢業生中,有超過半數或者接近半數報考師范專業。
國運興衰,系于教育,關鍵在教師。如何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于教書育人,還有待繼續發力。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圣職責,可謂重任在肩。但在現實中,各種填表、考評、比賽、評估,各種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卻常常壓得老師們喘不過氣來,令很多有情懷的年輕人望而卻步。如何持續抓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的貫徹落實,力戒形式主義,切實幫助教師減去非教學任務,為教師營造安心、熱心、舒心、靜心從教的良好環境,實乃當務之急。
提升教師的職業吸引力,還需要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不能停留于口號,要讓教師在社會生活中切實感受到。相關行業和企業,在向社會公眾提供服務時能否出臺相應的惠師舉措,給予教師更多的優先和優待,這樣的“小確幸”看似小事一樁,卻能有效激發教師的從教動力,使廣大教師樂教善教、甘守講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在教師節里,人們紛紛表達對老師的真摯祝福和感謝。感恩老師,最重要的不是在節日里送上祝福,而在于平常對老師多一份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