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昆明人周貴云和朋友老馬走了一段五華區的盲道,短短300米盲道他們遇到了30多個障礙,樹坑、矮樁、電桿都是盲人出行的“大敵”,這些障礙在他們膝蓋上留下多處傷痕。這條消息被多家媒體報道后還登上了熱搜,引起極大關注。
眾所周知,盲人是社會的一份子,享有自由出行的權利。如果盲道有障礙,盲人出行就將受阻,甚至有可能發生危險。正如周貴云所言,盲道曾給他出行的安全感,但盲道鋪設不規范、被占用等問題讓他寸步難行,不熟悉的地方絕對不敢一個人去。網友也指出,盲道真的還不夠規范,還有很多車子占用盲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應當按照規劃設置盲道。同時要求盲道鋪設應連續,應避開樹木、電線桿、拉線、樹穴、窨井蓋等障礙物,其他設施不得占用盲道。第五十六條規定,機動車應當在規定地點停放,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在道路上臨時停車的,不得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而第九十三條還明確了處罰規定。
遺憾的是,盲道受阻還是較為常見。而就周貴云和朋友“走盲道”這件事來看,還是再次警示了相關部門和所有人,切不可讓“盲道”變“忙道”,成為想占就占、想堵就堵的通道,否則,既影響盲人出行,又拉低了城市文明的高度。據悉,昆明市殘聯回應稱已聯系到兩位盲人并致歉。殘聯也將這一問題反映給五華區城管、住建等相關部門,要求其盡快整改。
據中國盲人協會2019年5月的數據,目前我國共有1731萬視力殘疾人士。而他們的交通出行,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民生問題。盲道是城市中的無障礙設施,是為視覺障礙人士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而建設的,目的是為了照顧盲人朋友安全出行??墒?,如果盲道僅有“象征意義”而達不到實際效果,甚至反而增添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豈不是幫倒忙?
如果視障人士的出行不便問題得不到解決,他們就無法融入社會,構建和諧文明社會也就無從談起。如果盲道上都是障礙,絕不是一個具有智慧和人情味的現代城市當有的做派。由此,莫讓“盲道”變“盲點”成“痛點”,相關部門需要綜合考慮社會成員的多種訴求,讓盲人的權益得以保障,別再讓盲道成“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