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增多的高空拋物案件,有的小區裝上了“上仰式”攝像頭,試圖抓拍到高空拋物過程,但仍然存在難以確認高空拋物樓層等困難。為此,有人試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高空拋物行為識別問題。
近年來,高空拋物糾紛案件頻發。以“高空拋物”為關鍵詞,在裁判文書檢索網站上檢索出1373個判決書結果,同時近17年內高空拋物至少已經造成全國85人傷亡。另外,在四川遂寧“天降鐵球”一案中,受害者是一名未滿一歲的女嬰。據網站篩選結果,高空拋物相關案件數在2009年之前均在10宗以下,隨后數年間逐步增加,并在2019年達到高峰,共有399件。隨著城鎮建設的加速和高層建筑的迅速增量,高空拋物問題,已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意外安全隱憂。
從理論上看,高空拋物不難治理,如果在智能技術方面進行布局,“上仰式”攝像頭可以抓拍到始作俑者。同時,如果從技術改進上進行努力,也確實能通過大數據算法鎖定行為人的位置。但關鍵是,人工智能技術雖然有可行性,現實中同樣有其短板和弊端。
人工智能技術要在治理高空拋物中發揮作用,需要一個客觀的前提,那就是技術設備的到位與落地、后期維護等,這筆開支誰來支付?成本誰來負擔?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在一個管理秩序井然,居民素質較高的居民小區,讓業主和物業來承擔這筆開支,估計很難落實。同時,即便再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都有與生俱來的“雙刃劍”效應。高清數字攝像技術能抓拍、鎖定高空拋物等不法行為,但同樣也能清晰地抓拍到居民的生活隱私和行為隱私,這注定也會有讓人擔憂的侵犯隱私隱患。
高空拋物的惡性行為,很大程度上是居民個人素養問題和道德問題,更涉及到現實中懲戒措施懲戒手段的不到位問題。同時,在一些高層住宅小區和單位企業高層建筑物使用環境中,相關居住、生活、行為秩序的構建不到位以及相關宣傳不夠等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誘因。解決這些問題,單純依賴人工智能手段的技術,顯然遠遠不夠。
治理高空拋物,需要多措并舉,依法依規科學施策。首先是構建法治環境和制度氛圍。事實上,《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就明確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赡芗雍Φ慕ㄖ锸褂萌搜a償后,有權向侵權人追償”。此外,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高層住宅小區和建筑密集區,也應該強化日常個體行為教育引導??刹扇D片展警示、常態宣傳教育、日常監督檢查、物業管理跟蹤等多種方式,強化對建筑使用人禁止高空拋物的行為教育引導和警示,規約高層建筑使用人的行為,從源頭上杜絕高空拋物。
在強化執法究責方面,對“高空拋物”案例和行為,要依法從嚴查處,并嚴格按照《民法典》要求進行依法追責,同時積極發揮以案釋法和案件警示教育功能,用依法究責警示個體行為、規約個體行為,徹底根治“高空拋物”禍害公共和個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