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疊衣服被子、打掃房間,就連自己的書包都不會整理……盡管勞動教育喊了很多年,但對待勞動,仍有一部分孩子“葉公好龍”。浙江省寧波市慈溪教育局在這塊工作上積極探索,注入新內涵,明確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目前這一特色做法已覆蓋慈溪所有中小學,受惠學生10余萬。(9月15日《現代金報》)
眼下,“勞動教育”雖然提了很多年、很多次,但“勞動教育”依然難以擺脫“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那么重要”的尷尬境地。究其原因,是因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并沒有真正把“勞動教育”細化,更沒有把“勞動教育”落到實處,而只是一味地停留于“紙上”“嘴上”“會上”。
記得筆者年幼讀書的時候,學校每周都設有兩節至三節勞動課。勞動課上不僅要清掃校園,挑石塊、挑泥土平整學校操場,還有上山采茶葉、撿茶籽、砍柴火等重體力活。雖然那時才十來歲,但在學校的勞動課上并不覺得辛苦、勞累,反而因為自己能在勞動課上積極表現而興高采烈。讀書時代在學校勞動課上的經歷,不僅培養了我們從小熱愛勞動的觀念和意識,也鍛煉了吃苦耐勞的品質和毅力,那是一筆重要的人生財富。
可如今的孩子,不要說在學校里沒有參加過諸如挑石塊、挑泥土、采茶葉等重體力勞動,就連打掃教室衛生這樣的輕松勞動也做不來,不愿做,有的甚至還叫父母來學校幫忙值日打掃。一些孩子由于從小就沒有養成勞動的習慣,以至于上了大學還不會洗衣服、洗襪子,甚至寄回家里讓父母清洗。
筆者以為,學生“勞動教育”嚴重缺失不能完全責怪學生,學校和家長才是“罪魁禍首”。就拿一些學校來說吧!作為“德智體美勞”教育方針中的重要一環,勞動教育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并未獲得應有的重視與足夠的課程配比。加之,受教育大環境影響,一些中小學校對文化課比較重視,課程安排也多,勞動教育課雖有涉及,但面比較窄,課程安排也很少。還有一些家長總以為孩子小,功課學習時間緊張,不愿意放手讓孩子經受一定的勞動鍛煉??梢?,“勞動教育”嚴重缺失是有原因的。
此次,慈溪市明確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組織開展勞動技能和勞動成果展示、勞動競賽等活動。
筆者以為,“慈溪樣本”至少有兩大好處。其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通過勞動教育,能讓學生在勞動中學會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從而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其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和美德。通過勞動教育,能使學生在勞動中提升自我能力和意志力,包括美德教育,這對學生來說大有裨益。
但愿各地不妨多多學學“慈溪樣本”,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地”,從而讓“勞動教育”始終伴隨著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并讓每一位學生從中獲益。